七星刀鱼 qī xīng dāo yú Notopterus chitala 弓背鱼

中文名 | 七星刀鱼 | 目 | 骨舌鱼目 |
拉丁学名 | Notopterus chitala | 亚纲 | |
别名 | 弓背鱼,鲍孔驼背鱼、七星飞刀、东洋刀、花刀鱼 | 科 | 弓背鱼科 |
界 | 动物界 | 种 | 七星刀鱼 |
门 | 脊索动物门 | 属 | 弓背鱼属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分布 | 印度、泰国、缅甸 |
纲 | 硬骨鱼纲 | 汉语拼音 | qī xīng dāo yú |
七星刀鱼,学名Notopterus chitala,又名鲍孔驼背鱼、七星飞刀、东洋刀、花刀鱼,英文名Clown Knife Fish,原产地泰国、缅甸、印度,体 长70~90cm,适宜水22~28℃,弓背鱼体形特别,背似弓形隆起,前半身体幅很宽,背鳍之后变窄,至尾 鳍呈尖刀形,微凹上翘。体色为银灰褐 色,由鳃盖后方至尾部并排了几个镶白 边的黑色圆斑。头部尖小,口角无须。背 鳍小,臀鳍和尾鳍相连成一体。腹鳍常 无或发育不完全。幼鱼没有斑点,只有 10~15条淡淡斜纹,成鱼后才变成圆形斑点,并且头部背方突出隆起
外形特征
又名七星飞刀、东洋刀。原产于泰国、缅甸、印度等地。体椭圆形。体长70~90厘米。体色灰黑。体中部到尾柄方向有7~10个泛着黄光的黑色圆斑,分外耀眼,似闪着光芒的星星。背鳍很小,背部弯曲似一半圆形的弧状;臀鳍发达,与尾鳍连在一起,其长度约占鱼体的4/5,鳍条宽度相等,犹如长长的刀刃。饲养水温22~28℃,对水质要求不严。饵料有小杂鱼、小虾、肉块等。它属于夜行性鱼类,不可与小型鱼混养。它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体呈长刀形,侧扁,尾鳍呈尖形,七星刀鱼体呈银灰色,由鳃盖后方至尾部有好几个镶白边的黑色圆纹,斑点的排列每尾鱼不同,数目也不同。幼鱼没有斑点,只有10~15条淡淡的斜纹呈现在鱼体上,成鱼后才变成圆形的斑点,并且头部背后突出隆起。
该鱼昼伏夜行,白天静止在水地一动不动,夜间则上下翻飞,有如银刀狂舞。 [
版权:《七星刀鱼 qī xīng dāo yú Notopterus chitala 弓背鱼》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七星刀鱼名字的由来?
七星刀长90cm以上,身体长而侧扁,弓背,呈银灰色,体测有黑色圆点外套着银圈,从腹部一直排列到尾端。背鳍小而腹鳍发达,从腹部开始延伸和尾联成一体,很像薄薄的刀刃。故名七星刀鱼。...
已经有91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七星刀鱼饲养环境方法及注意事项
习性:性温和,可与体型相近的大型鱼混养,但最好不要同地图鱼等抢食凶猛的鱼类混养,由于它会吃小鱼,也不可与其他小型鱼混养。食性:杂食性,喜欢吃动物性饵料,经驯化后亦可接受肉食鱼专用的配合饲料、碎肉、鱼块等。pH:6.5~7.0硬度:3~12水温:22~28℃光照:夜行性,多喜欢在阴暗处活动,需要较暗的...
已经有169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七星刀鱼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外形特征又名七星飞刀、东洋刀。原产于泰国、缅甸、印度等地。体椭圆形。体长70~90厘米。体色灰黑。体中部到尾柄方向有7~10个泛着黄光的黑色圆斑,分外耀眼,似闪着光芒的星星。背鳍很小,背部弯曲似一半圆形的弧状;臀鳍发达,与尾鳍连在一起,其长度约占鱼体的4/5,鳍条宽度相等,犹如长长的刀刃。饲养水温2...
已经有121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白带鱼和带鱼的区别有哪些地方?
带鱼又叫做刀鱼,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多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是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的头尖口大,至尾部逐渐变细。带鱼的品种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沙带鱼,短带鱼和白带鱼。带鱼的身体呈带状侧扁,前部背腹缘平行,体长一般在50-70cm,大的带鱼长达120cm。带鱼的体表为银灰色,无鳞,但表...
已经有116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凤尾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经科学家研究表明:凤尾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微量元素锌、硒等。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还发现能促进人血中抗感染淋巴细胞的增加。临床也证实凤尾鱼有益于提高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尾鱼味道鲜美,鲜吃干晒、油炸制罐都不失其美味。用凤尾鱼制作的罐头一直是食品工业外贸出口的重要产...
已经有114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凤尾鱼饲养技术注意事项有哪些?
凤尾鱼是比较容易饲养的一种热带鱼,对水质和温度的要求都不太高,适应能力也非常强,水温在18℃以上就完全可以生存,整个冬天都不需要加热,只是不太爱游动而已,但换水时,要注意新水和旧水的温度要保持一致,这种鱼体形较小,性情温和,最好不要跟其它品种的鱼类混养。食物:红线虫、水蚤及干饲料均可。疾病预防:在换...
已经有126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凤尾鱼的美丽传说?
温州历代相传,有“雁荡美酒茶山梅、江心寺后凤尾鱼”之说。每年三月,生活在浅海的凤尾鱼就溯江而上,群集到江心孤屿四周的江面上。近郊渔民们便驾着子鲚船,撒网捕鱼。最多时是在江心寺后面的江中。此鱼腹内多子,肉质细嫩,可煮吃,但民间多用油煎,吃起来又香又脆,鲜美可口。相传南宋状元王十朋(乐清人),曾在江心孤...
已经有100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凤尾鱼 fèng wěi yú
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凤尾鱼是一种洄游性小型鱼类,平时多栖息于外海,每年春末夏初则成群由海入江,在中下游的淡水入口处作产卵回游。此外,凤尾鱼亦是原产于南美洲的花鳉科观赏鱼类孔雀鱼的俗称。凡是色彩艳丽的观...
已经有111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关于鲚鱼的典故!
公元221年,割据江东的孙权见曹丕代汉称魏帝,刘备亦在蜀国称帝,遂作称帝的准备,自公安迁鄂(今鄂州),取“武而昌”之义,改鄂为武昌。229年,孙权即帝位,改元“黄龙”,迁都建业(今南京)。265年,吴国末代君主孙皓又自建业迁都武昌,扬州诸郡百姓溯流供给武昌帝室、官僚消费,劳役繁重,怨声载道,甚至有人...
已经有132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鲚鱼 jì yú
鲚鱼又名子鲚、凤尾鱼、彩虹鱼、百万鱼、刀鱼、凤鲚、烤子鱼、豆仔鱼,体延长,侧扁 ,向后渐细长。腹部棱鳞显著,16-17 22-26。吻短,圆突,等于或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口大,下位;口裂倾斜。上颌骨后延伸达胸鳍基部,上颌骨下缘有细锯齿。...
已经有161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假鳡鱼 jiǎ gǎn yú 棍子鱼
- 白鱼 bái yú Anabarilius
- 鲌 bà culter
- 鲴鱼 gù yú
- 岩原鲤 yán yuán lǐ Procypris rabaudi
- 丝鳍塘鳢 sī qí táng lǐ Nemateleotris magnificus (Fowler, 1938)
- 丝鳍线塘鳢 sī qí xiàn táng lǐ Nemateleotrismagnifica
- 瓣结鱼 bàn jié yú Tor brevifilis (Wu, 1977)
- 斑鳜 bān guì Siniperca scherzeri
- 瓦氏黄颡鱼 wǎ shì huáng sǎng yú Pelteobagrus vac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