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嘴鳎 Heteromycteris【gōu zuǐ tǎ 】

中文名 | 钩嘴鳎 | 目 | 鲽形目 |
拉丁学名 | Heteromycteris | 亚纲 | |
别名 | 科 | 鳎科 | |
界 | 动物界 | 种 | 钩嘴鳎 |
门 | 脊索动物门 | 属 |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分布 | 约有6种,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现知我国有2种 |
纲 | 硬骨鱼纲 | 汉语拼音 | gōu zuǐ tǎ |
钩嘴鳎【gōu zuǐ tǎ 】,是鲽鱼中体形最为进化的一种鱼类,以捕食沙中的小虾、蟹、小鱼为生。
Sole [g] ō u zu ǐ t ǎ 】, It is the most evolved fish among flounder. It feeds on shrimps, crabs and small fish in the sand.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很侧扁。两眼位头右侧。眼间隔有鳞。吻向后下方呈长钩状。鼻孔每侧2个;右侧前鼻孔有管状突起;左侧前鼻管粗大,肉质。口下位,不对称。头体两侧被小栉鳞;侧线鳞为小圆鳞;头左侧前部鳞为绒毛状。左右侧线直线形,有颞上枝及前鳃盖枝。背鳍86—113,始于吻端,不分枝,略不连尾鳍。臀鳍52一72。胸鳍无或痕状。腹鳍5;右腹鳍基较长,连臀鳍;左腹鳍后端连生殖突起。椎骨36—38,腹椎骨8—9个。肠伸入尾部右侧。
与美洲的无臂鳎属(Achirus Lacépède,1803)很相似。而后者腹鳍3—4;椎骨8一10+18一20;背鳍条较少,约为臀鳍条数1.3倍和椎骨数1.9倍。
分布范围
约有6种,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现知我国有2种。
版权:《钩嘴鳎 Heteromycteris【gōu zuǐ tǎ 】》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比目鱼的物种品种种类特点解读【祥】
比目鱼类是底栖食肉性、冷温型海洋鱼类,由于这些鱼类肉质细腻、口感鲜嫩、营养丰富、污染较少,深受市场欢迎,加上这类鱼性情较为温顺,游泳速度较慢,也就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工厂化养殖也随之发展起来,且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可以养殖的比目鱼类主要有以下品种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
已经有183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鲆鱼【píng yú 】
鲆鱼是比目鱼的一类。鲆科动物的统称。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左侧。口前位,下颌多少突出,前鳃盖骨边缘游离。有眼的一侧暗灰色或具斑块,无眼的一侧白色。代表种为牙鲆,又叫褐鲆。根据它们的形态特点,群众对他们的称呼有:牙片、偏口、左口鱼、歪嘴子、牙偏、石盖子等。主要分布于热带及温带海域,我国沿海均产,如牙...
已经有160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辨别鲽鱼与鲆鱼的方法解读【区别】
辨别鲽鱼与鲆鱼的方法:将鱼平放,鱼眼放在靠向自己一面。鱼头在身体左侧的是鲆鱼,鱼头在身体右侧的是鲽鱼。...
已经有219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鲽鱼 Pleuronichthys co
鲽鱼,Pleuronichthys cornutus 又叫比目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
已经有158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六角恐龙 liù jiǎo kǒng lóng Ambystoma mexicanum 墨西哥钝口螈
- 沙漠鱼 shā mò yú Devil's Hole pupfish魔鳉
- 巨型水虎鱼 jù xíng shuǐ hǔ yú 非洲虎鱼
- 福寿鱼 fú shòu yú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Peters, 1852)
- 奥尼罗非鱼 ào ní luó fēi yú 奥尼鱼
- 红罗非鱼 hóng luó fēi yú 彩虹鲷
- 奥利亚罗非鱼 ào lì yà luó fēi yú Oreochromis aureus
- 尼罗罗非鱼 ní luó luó fēi yú Oreochromis niloticus
- 尼罗河鲈 ní luó hé lú 维多利亚鲈鱼
- 红尾护头鲿 hóng wěi hù tóu cháng Phractocephalushemioliopte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