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慈鲷 sān hú cí diāo Cichlidae (Kullander, 1998)

中文名 | 三湖慈鲷 | 目 | 鲈形目 |
拉丁学名 | Cichlidae (Kullander, 1998) | 亚目 | 隆头鱼亚目 |
别名 | 科 | 慈鲷科 | |
界 | 动物界 | 种 | 三湖慈鲷 |
门 | 脊索动物门 | 属 | 慈鲷属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分布 | 非洲东部及东南部 |
纲 | 硬骨鱼纲 | 汉语拼音 | sān hú cí diāo |
三湖慈鲷,Cichlidae (Kullander, 1998),(英文cichlid)鲷 【拼音】:[diāo] 属硬骨鱼纲,鲈形目慈鲷科鲷属的一属鱼类,即我们所说的丽鱼科。在世界鱼类中,可以说慈鲷科是进化最为成功的鱼种之一,遍布全球各大水域,共有约200属和超过2000种鱼种。是硬骨鱼类中种类数名列前茅的家族。 慈鲷原产于热带中南美洲、非洲及西印度群岛,因具有极高观赏价值而被引进全球各地,如今已是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最常见的外来鱼种。其中生活在非洲中部三大湖的慈鲷(非洲三大湖指坦干依喀湖、马拉维湖、维多利亚湖),因其变化无穷的色彩、强壮的体魄、优雅的体型、超强的水土适应能力,已成为观赏鱼种的最佳选择,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三湖慈鲷。
简介
慈鲷鱼主要分布在美洲和非洲,大型鱼种也较多。慈鲷鱼科分非洲慈鲷科和美洲慈鲷科,又称为丽鱼科,因此,慈鲷鱼在科属上划分得非常杂乱。再加上主要包括非洲非洲慈鲷、神仙鱼等几十个品种,鉴定慈鲷科这个相当复杂而紊乱的一大群体,也就是吸引我们观察淡水鱼的乐趣所在。
鱼类的鼻孔大多数由“U”形管构成,头两侧各有两个孔,丽鱼每侧只有一个孔,且背鳍很长,多数体型较大,食性杂、食量大,觅食凶狠,生长迅速, 喜欢生长在静止或微流动的水域。它们大多鲁莽好斗,弱肉强食,排斥异己,尤其是繁殖期的雄鱼,大鱼绝不可与小鱼混养。
为避免打斗,还应注意将鱼同时放入,不要先后加入,否则后加入者会受欺负;也不要养得太少,太少反而容易造成恃强凌弱的现象,养一群差不多大 小的鱼会好得多。同一品种的雄鱼养一条为好,在繁殖期,雄鱼之间、异体之间的打斗是不可避免的。
主要分类
南美中大型鱼
如地图、火口、血鹦鹉、菠萝等鱼,这些鱼对水质没有过高的要求,食量大,生长快。
短鲷
前面列举的各种南美短鲷以及西非短鲷、还有橘子鱼、钻石菠萝,都是一些特别喜欢水草的数厘米长的小型鱼。它们 是灯鱼中的佼佼者,有着宝石般的体色、高长的背鳍,显得与众不同。相对于中大型鱼,它们对水质的要求就比较高。
三湖慈鲷
有1900多种,它们以艳丽的体色而著称,这是许多朋友喜爱它们的原因,但它们是机会主义者、掠食者,它们有的躲 在岩石旁,有的把自己埋在沙中,有的甚至装死,鳃盖也停止张合,等待来者而捕食之。因它们爱打斗,许多人不得不放弃饲养。在原产地的岩石湖区,水 域宽广,地形复杂,洞穴很多,弱小的一方可以藏于一隅。而水族箱中可不行,毕竟空间较小,所以饲养三湖慈鲷应用长1米以上的水族箱,并且尽量模拟 一个复杂的岩石区环境,否则弱者非死即伤,至少其色彩也不敢显现。打斗的情况在幼鱼中好得多,但三四厘米长的鱼,已开始追咬
三湖慈鲷属硬骨鱼纲,鲈形目慈鲷科。在世界鱼类种,可以说慈鲷科是进化最为成功的鱼种之一,遍布全球各大水域。其中生活在非洲中部三大湖的慈鲷(非洲三大湖指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维多利亚湖),因其变化无穷的色彩、强壮的体魄、优雅的体形、超强的水土适应能力,已成为观赏鱼种的最佳选择,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三湖慈鲷。
坦干伊克湖
坦伊克湖慈鲷来自坦干伊克湖,位于东非大裂谷西侧,为世界第二深湖泊。湖的周围都是石灰岩,湖水清澈,湖水矿物质极高,PH值也很高(7.5-9.2)。所以坦干依喀湖慈鲷在饲养和繁殖上要注意提供适合生存的碱性硬水。代表品种有皇冠六间、黄天堂鸟、蝴蝶与女王燕尾等。
马拉维湖
马拉维湖慈鲷,来自马拉维湖,其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面、非洲第三大湖,湖水受风力、岩石崩解以致没有坦湖清澈。马鲷必须以艳丽的体色来吸引配偶注意,这成为马鲷的特点。但幼鱼容易被自身颜色招来危险,独特的“口孵”便成为马鲷保护幼鱼的必要方式。代表品种有:阿芙拉、红勾鼻、非洲王子、特蓝斑马等。
维多利亚湖
维多利亚湖慈鲷来自维多利亚湖,位于非洲中部、横跨赤道,非洲第一大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代表品种有斑马天使、红背天使等。
三湖慈鲷代表
这里介绍一种非洲慈鲷,它的原产地为坦干伊克湖、马拉维湖、维多利亚湖。一般成鱼体长4~26cm全身较高而侧扁,背鳍较高,终至尾柄部。臀鳍终至尾柄部,几乎连接尾鳍。周身色彩艳丽,有金属般的光泽,身体两侧有深色条纹或斑点。
版权:《三湖慈鲷 sān hú cí diāo Cichlidae (Kullander, 1998)》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红元宝鹦鹉鱼饲养疾病防治注意事项
主要疫病血鹦鹉抗病能力相对较强,受疫病危害较小。较为常见的疫病包括:小瓜虫病在水温偏低或变化剧烈的秋冬和春夏交替时节,容易发生多子小瓜虫引起的白点病。不论大鱼和小鱼都可能感染,小鱼发病更为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除了在体表形成相当密集的小白点之外,还会并发多种细菌性疾病。车轮虫病是血鹦鹉的一种常见病...
已经有149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红元宝鹦鹉鱼近亲介绍
血鹦鹉(包括金刚鹦鹉)是由来自南美洲的两种中大型慈鲷雄性红魔鬼和雌性紫红火口人为杂交产生的后代。因慈鲷具有较大的变异特性,所以红魔鬼和紫红火口在分类上还有一些争议。俗称的红魔鬼和紫红火口可能都不止一种慈鲷,而可能有两种以上形态近似的种。比较认可的紫红火口,学名粉红副尼丽鱼(Paraneetroplu...
已经有144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10大漂亮鱼类,你最喜欢哪个?
10、非洲慈鲷:非洲慈鲷主要来自于非洲三大湖的慈鲷科观赏鱼类,以其丰富的体色及独特的生活习性赢得无数青睐。大多数非洲慈鲷性情活泼,喜群集觅食,若养这些品种在水族缸中,不仅能在视觉上感觉五颜六色的愉悦,同时也定能感受到其与人互动的独特魅力。9、鹦鹉鱼:鹦鹉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因其色彩艳丽,嘴...
已经有83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蓝色野生七彩生活习性特点解读
生活习性蓝色野生七彩形体特征基本与棕色野生七彩相同,它水平条纹一直从头延伸到身体的一半部位,它的体色为略带黄色的浅褐色,也有略带青色的灰褐色的少量品种,与棕色野生七彩大致相同,但鳍部的黑色拱状色泽较淡;背鳍,臀鳍的发育形状较绿色野生七彩良好,而身上的水平条纹特别发达,条纹布满全身的个别品种又被称之为...
已经有93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蓝色野生七彩 lán sè yě shē
蓝色野生七彩是1950年由探险家Dr.Harald Schultz自普鲁斯河、马拉卡普湖以及乌鲁布河、特罗倍塔斯水域发现并命名,同时输入欧洲。自1961年德国的Dr.E.schmidt Focke由Dr.Harald Schultz提供的种鱼完成了人工繁殖,并开始进行人工改良。...
已经有72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英丽鱼的饲养方法好不好养?
饲养菠萝鱼身体呈卵形而侧扁,体色随环境水温和年龄的不同而变化。雄性体侧有红色小点形成的纵纹,雌鱼体侧有数条暗色的垂直条纹。性情比较温和,能与温和的大型鱼类进行混养。喜中性水质,在水温25~30℃时生长良好。食物以红线虫、水蚯蚓、面包虫等活性饵料为主。由于摄食量比较大,应控制投饵量 产地:原产于中美洲...
已经有120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英丽鱼 yīng lì yú Heros
英丽鱼Heros severus (Heckel, 1840),又叫菠萝鱼和西付罗鱼、庄严丽体鱼、斑眼花鲈。原产圭亚那、巴西和亚马逊河流域等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入中国。该鱼体侧扁,呈椭圆形,体长20厘米,基色为黄绿色,眼大呈金红色,嘴上有小红点,色彩多变,布有黑色条纹。背鳍和臀鳍延伸至尾柄...
已经有66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凤尾短鲷 fèng wěi duǎn d
凤尾短鲷,拉丁学名:Apistogramma cacatuoides,分布在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逊河流域,而在马拉开波湖及秘鲁境内的亚马逊河系亦有发现他的踪迹。他们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的上游,在河流,泻湖,湖泊和池塘都能找到他们的踪迹,他们多发现于白浊水和清澈的水域中,并没有在黑色水域中发现有大量的...
已经有86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丝鳍隐带丽鱼外形特点特征有哪些?
凤尾短鲷体型修长,在成熟雄鱼的背鳍有6根硬棘,口器宽大,背鳍呈琴弦状,在背鳍的末端及尾鳍会有橘红色的斑点分布,尾巴为凤尾,故因而被称为凤尾短鲷。像大多数短鲷一样凤尾短鲷的公鱼和母鱼的外观差别很大。它们是相对容易繁殖的短鲷品种。虽然他们会不时地与同种或异种鱼支争斗,仍尚不致置对方于死地。喜爱弱酸性至中...
已经有73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图丽鱼有什么价值?
图丽鱼形态很别致,体色斑块艳丽,令人赏心悦目,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因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无肌间小刺等优点,又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所以,在一些地方甚至将它们作为高档食用鱼在餐厅里销售,供食客品尝食用。图丽鱼是一种集观赏和食用为一体的淡水鱼类。...
已经有105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双印龙鱼 shuāng yìn lóng yú Coris aygula 和尚龙
- 黄龙鱼 huáng lóng yú Halichoeres chrysus
- 黄尾龙 huáng wěi lóng
- 绿龙鱼 lǜ lóng yú Halichoeres chloropterus
- 紫面龙鱼 zǐ miàn lóng yú
- 伊津菩提鱼 yī jīn pú tí yú Bodianusizuensis
- 黄腰鹦鹉 huáng yāo yīng wǔ Cirrhilabrus lyukyuensis
- 斯氏鹦鹉 sī shì yīng wǔ Cirrhilabrus scottorum (Randall et Pyle, 1989)
- 孔雀鹦鹉 kǒng què yīng wǔ Cirrhilabrus temminckii
- 长鳍鹦鹉鱼 zhǎng qí yīng wǔ yú Cirrhilabrus rubriventralis 蓝线红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