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角鼻鱼 Naso annulatus huán wén bí yú

中文名 | 突角鼻鱼 | 目 | 鲈形目 |
拉丁学名 | Naso annulatus | 亚目 | 刺尾鱼亚目 |
别名 | 环纹鼻鱼 | 科 | 刺尾鱼科 |
界 | 动物界 | 属 | 刺尾鱼属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种 | 突角鼻鱼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分布 | 印度至太平洋,中国台湾有分布 |
纲 | 硬骨鱼纲 | 汉语拼音 | huán wén bí yú |
突角鼻鱼,(学名:Naso annulatus)为刺尾鱼科鼻鱼属的鱼类,俗名环纹鼻鱼。性情温和,幼鱼在约1公尺深的浅水区活动,成鱼则成群洄游於断崖边25公尺以上的水域,遭受威胁时会甩动尾部攻击敌人。杂食性,以浮游动物为主。分布于南日本至印度、太平洋之间、台湾岛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帝汶。
Naso annulatus (scientific name: naso annulatus) is a fish of the genus rhinoceros of the family cnidaceae, commonly known as ring nose fish. Gentle temperament, young fish move in shallow water about 1 meter deep, while adult fish migrate in groups in waters more than 25 meters away from the cliff. When threatened, they will swing their tail to attack the enemy. Omnivorous, mainly zooplankton. It is distributed from South Japan to India, the Pacific, Taiwan Island, etc. The model origin of this species is in Timor.
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尾柄部有二个盾状骨板,各有一个龙骨突。头小,随着成长,在眼前方之额部逐渐突出而形成长而钝圆之角状突起,角状突起与吻部呈60°角。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齿,齿稍侧扁且尖锐,两侧或有锯状齿。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分别具V棘及II棘,各鳍条皆不延长;尾鳍截平,上下叶缘微延长。体呈橄榄色至暗褐色,鳃膜白色,体侧无任何斑纹;背鳍基部有一灰带,背鳍与臀鳍软条部有数条纵线纹;尾柄与腹鳍缘白色,成鱼消失。
分布范围
突角鼻鱼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水域,西起非洲东部,东至土木土群岛,北至日本,南至罗得豪。台湾除西部海域外,其余各地海域及离岛礁岸均有记录。
生活环境
突角鼻鱼栖息于礁区、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区,栖息深度在1-60公尺左右。
生活习性
这种胆怯的鱼类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保护自己,其中之一便是它们尾部两侧分别突出的两根尖刺,这两根尖刺可以对任何攻击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突角鼻鱼属日行性鱼类,在礁区及水中表层活动,以浮游动物为主食。
幼鱼常出现于潮池。主要集聚成小群于白天捕食浮游动物或底藻,夜间则躲藏于礁石间。
版权:《突角鼻鱼 Naso annulatus huán wén bí yú》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蓝唐王鱼 lán táng wáng y
黄尾副刺尾鱼,Paracanthurus hepatus体侧扁,口小。鱼体呈鲜艳的宝蓝色,并有明显调色盘状黑带;背鳍与臀鳍皆为宝蓝镶黑色宽边;尾柄与尾鳍皆为鲜黄色,尾鳍上下叶具黑边,此黑边和鱼体黑色区域相连,使后方隔离形成三角形的黄色区域,尾柄棘亦在此区内。尾柄两侧各具一根硬棘,尾棘鞘不明显。头部上...
已经有136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长吻鼻鱼 cháng wěn bí yú
长吻鼻鱼 cháng wěn bí yú,俗名剥皮仔、打铁婆、独角倒吊,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鼻鱼属的鱼类。为一类珊瑚礁区周边生存的热带海水鱼类。单角鼻鱼分布于非洲东部、印太海域北部及夏威夷海域,幼年时期多活动于珊瑚礁区,觅食礁石上的海藻等,并利用礁石躲避天敌,成年后活动范围扩大,不再局...
已经有147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紫高鳍刺尾鱼 Zebrasoma xan
紫高鳍刺尾鱼,学名:Zebrasoma xanthurum 又称紫吊,属鲈形目、刺尾鱼科、高鳍刺尾鱼属,为一类珊瑚礁区活动的热带海水鱼。紫高鳍刺尾鱼分布于红海至阿曼海海域,多活动于珊瑚礁丰茂的地区,觅食礁石上的与哦机物碎屑及海藻等。可作为观赏鱼。...
已经有97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黄高鳍刺尾鱼 Zebrasoma fla
黄高鳍刺尾鱼,学名:Zebrasoma flavescens其体卵圆而侧扁,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前方软条较后方延长,呈伞形;尾鳍截平。尾棘在尾柄前部,稍可活动。幼鱼及成鱼体、头部及各鳍皆一致呈鲜黄色;胸鳍有狭暗缘;尾柄棘白色。...
已经有119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三棘多板盾尾鱼 Prionurus sc
三棘多板盾尾鱼,学名:Prionurus scalprum,又称锯尾鲷,俗名黑猪哥、黑将军、打铁婆、剥皮仔,是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一种。...
已经有138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细鳞多板盾尾鱼 Prionurus mi
细鳞多板盾尾鱼,学名:Prionurus microlepidotus,产于以热带海域为中心,温带海域亦有分布。主食石灰藻类。生活在沿岸岩礁区域。体扁平,椭圆形。体色灰白,岁随成长变银白色。口小。背鳍第1根棘特短。尾柄上通常有4块黑斑,骨质突起。成年鱼体长40厘米。...
已经有95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多板盾尾鱼 Prionurus (Lac
多板盾尾鱼,学名:Prionurus (Lacepède, 1804),是鲈形目刺尾鱼科的一个属,是7种鱼类的通称。体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侧扁;尾柄细而有力。口小,端位,具一列密生的门齿状之齿或细长的刷毛状齿。体被小栉鳞,有些固生于皮肤,使得表皮粗糙如砂纸,尾柄部有数枚硬棘或骨板,有时退化或消失。 ...
已经有88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黄尾副刺尾鱼 Paracanthurus
黄尾副刺尾鱼,Paracanthurus hepatus体侧扁,口小。鱼体呈鲜艳的宝蓝色,并有明显调色盘状黑带;背鳍与臀鳍皆为宝蓝镶黑色宽边;尾柄与尾鳍皆为鲜黄色,尾鳍上下叶具黑边,此黑边和鱼体黑色区域相连,使后方隔离形成三角形的黄色区域,尾柄棘亦在此区内。尾柄两侧各具一根硬棘,尾棘鞘不明显。头部上...
已经有95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高鼻鱼 Naso vlamingii g
高鼻鱼,【Naso vlamingii】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印度尼西亚,最大体长40cm,栖息于珊瑚礁、岩礁区或碎石底之泻湖区,常 于礁区上方或中水层活动,栖息深度在1-50公尺公尺以内。以叶状褐藻为主食。在珊瑚礁区及其外围地区都可以见到,它们在海洋中觅食小型猎物,也会去珊瑚礁上啃食海藻等有机...
已经有93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单角鼻鱼 Naso unicornis
单角鼻鱼,Naso unicornis 又称长吻鼻鱼,俗名剥皮仔、打铁婆、独角倒吊,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鼻鱼属的鱼类。为一类珊瑚礁区周边生存的热带海水鱼类。单角鼻鱼分布于非洲东部、印太海域北部及夏威夷海域,幼年时期多活动于珊瑚礁区,觅食礁石上的海藻等,并利用礁石躲避天敌,成年后活动范围...
已经有114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超红龙鱼 chāo hóng lóng yú
- 蓝纹狐鱼 lán wén hú yú Anampses femininus 蓝纹狐
- 橙线龙鱼 Halichoeres melanurus chéng xiàn lóng yú 黄线龙
- 尖嘴龙鱼 jiān zuǐ lóng yú Gomphosus varius 鸟龙
- 闪电龙鱼 shǎn diàn lóng yú Halichoeres cyanocephalus 黄鳃龙鱼
- 红缘丝鳍鲷 hóng yuán sī qí diāo Cirrhilabrus rubrimarginatus
- 四线狐 sì xiàn hú Pseudocheilinus tetrataenia
- 双斑菩提鱼 shuāng bān pú tí yú 金背狐鱼 Bodianusbimaculatus
- 康氏鹦鹉 kāng shì yīng wǔ Cirrhilabrus condei
- 快闪龙鱼 kuài shǎn lóng yú Paracheilinus filamento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