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甲鱼的种类分类品种图片大全
种群现状
白甲鱼大多栖息于水流较湍急、底质多砾石的江段中,喜游弋于水的底层。每年雨水节前后成群溯河上游,立秋前后则顺水而下,冬季在江河干流的深水处乱石堆中越冬。常以锋利的角质下颌铲食岩石上的着生藻类,兼食少量的摇蚊幼虫、寡毛类和高等植物的碎片。摄食强度最大是在3-4月份,冬季和生殖季节一般都很少或停止摄食。3冬龄达到性成熟,产卵期较长,长江流域为4-6月,珠江流域为2-3月。产卵场多为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卵附着在水底砾石上进行孵化。
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
白甲鱼
白甲鱼是长江上游及珠江流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生长速度较快,1-3龄较显著,3冬龄鱼平均为37.1厘米,平均体重达1.14公斤,3冬龄以后增长较缓慢。常见个体为0.25-2公斤,最大个体达6.5公斤。它在产区的捕获物中所占比重较大,肉细嫩,味鲜美,在市场中,除长吻鮠、鲶、铜鱼外,与鲤、倒刺鲃等同居于大众所喜食之鱼类。此鱼很有可能发展成山谷水库的饲养对象。
多鳞白甲
所属纲目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原名多鳞颜颌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钱鱼、梢白甲、赤鳞鱼。英文名:Largescale shoveljaw fish 。
形态特征体长,稍侧扁,背稍隆起,腹部圆。头短,吻钝,口下位,横裂,口角伸至头腹面的侧缘。下颌边缘具锐利角质;须2对,上颌须极细小,口角须也很短。背鳍无硬刺,外缘稍内凹。胸部鳞片较小,埋于皮下。体背黑褐色,腹部灰白。体侧每个鳞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黄色,外缘金黄色,背鳍和臀鳍都有一条桔红色斑纹。
生活习性栖息在河道为砾石底质,水清澈低温,流速较大,海拔高程为300-1500米的河流中,常借助河道中溶岩裂缝与溶洞的泉水发育,秋后入泉越冬。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于夜半三更,头部朝内,尾部向外,集群而出,一般在8-10日内出完。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0.6-1.2万粒,生殖季节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及着生在砾石表层的藻类为食,取食时用下颌猛铲,进而将体翻转,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后的石块,可见白斑点点。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东泰山。
多鳞铲颌鱼肉嫩味鲜,有滋补明目下乳之功效,为山溪鱼产中之上品。在产区种群数量较大,特别是在陕西南部山区为优势种群。4月中旬当鱼群出泉时,数量很大,一些较大的鱼泉最多可达万斤以上,一般多为几千斤,小鱼苗也在百斤以上,是当地群众喜食的山区特产。今后如能对其天然资源加以保护,同时解决人工繁殖等技术问题,它将是山区渔业中一种很有前途的养殖鱼类。
南方白甲鱼
南方白甲鱼属于鲤科Varicorhinus (Onychostoma) gerlachi (Peters)又叫香榄鱼、滩头鲮、石鲮、红尾榄。体长,稍侧扁。头短宽,吻圆钝。口颇宽,横裂,扩展至头腹面的两侧。下唇仅限于口角。下颌外露,具角质缘。成鱼无须。背鳍刺稍粗,后缘具锯齿,分枝鳍条8。尾柄极细长。尾鳍深叉,末端尖细。
生活在急流、底多砾石的江段,刮食藻类,以硅藻、绿藻为主。4月底至6月在砂石底的急滩或深潭产卵。中等体型,常见体重250~1000g,肉嫩,多脂,味美,为地区性主要经济鱼类。分布于珠江、元江、澜沧江和海南岛各水系。
四川白甲鱼
四川白甲鱼口下位,口角稍向后弯。上颌后端达到鼻孔后缘的下方;下颌具有锐利的角质前缘;上唇薄而光滑,为吻皮所盖。须2对,吻须极短小,颌须稍长。吻端有小的白色斑点,背部青灰色,腹部微黄,背鳍上有黑色斑纹,尾鳍下叶鲜红,其它各鳍亦略带红色。生殖期间雄鱼吻部、胸鳍、臀鳍上具粗大的白色珠星,偶鳍及臀鳍呈鲜红色;雌鱼吻部珠星不明显。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尤以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中下游等水系为多见。生活习性与白甲鱼相近,均为底栖性鱼类,喜生活于清澈而具有砾石的流水中。常以具锐利的下颌角质边缘在岩石及其它物体上刮取食物;食物以着生藻类及沉积的腐植物质为主。
通常个体大的产卵期要早些。亲鱼待性成熟后,即上溯至多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水底砂石上进行孵化。
四川白甲鱼为长江上游一带中型的食用鱼,其产量虽不如白甲鱼,但其肉质更佳,为产区人们日常喜食的鱼类之一。可以驯化作为池塘养殖对象,在水库中加以繁殖更是优良品种。
高体白甲
高体白甲鱼 高体白甲鱼(Onychostoma alticopus)又称高体铲颌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高身鲴、赦免、兔仔。英文名:Sharp-jaw barbel
濒危等级:易危。
体高而长,稍侧扁,背鳍前方为最高处,腹部圆,尾柄细。头小而短,头顶显著隆起。吻短,宽圆。吻皮向下伸展覆盖上唇。口下位,横裂,下颌具锐利角质缘。无须。眼小。侧线前段微弯,侧线鳞43-44。背鳍无硬刺,起点近吻端,前于腹鳍起点;臀鳍外缘平截;尾鳍尖长。体背侧青灰,头略带黑色,腹部银白,鳃盖下缘、偶鳍及臀鳍粉红色,背鳍灰黑,鳍膜红色,尾鳍暗黑,中间浅红色。一般生活在山溪的中游,常喜在水流湍急、底质为砾石的小河及水流量较大的溪流中栖息。以刮食附着于石面上的着生藻类和水生昆虫等为食。
本种仅分布于台湾省南部和东部的河流和山溪。为我国台湾省特有种。
本种过去曾为台湾省产的淡水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河川自然环境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水利建设工程引起水文条件变化,水流量减少,水位降低,鱼类正常的繁殖和生活均受影响;工农业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水质的恶化,原有生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变;加之过度捕捞等综合因素,促使本种数量的急剧下降。现已处于易危状态。
细长白甲鱼
细长白甲鱼纲名: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 目名: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科名: 鲤科 (Cyprinidae )
属名: 突吻鱼属 (Varicorhinus Ruppell )
种名: 细长白甲鱼 (Onychostoma elongatus Fang )
分布描述:广西融水县三防,澜沧江
少鳞白甲鱼
少鳞白甲鱼 鲤科学名Varicorhinus (Onychostoma) acanthopterus (Fowler)体纺锤形、稍侧扁。头短宽。吻圆钝。口下位,横裂,颇宽,与该处头宽相等,头长约为其2倍。下唇仅限于口角。下颌外露,具锐利角质缘。无须。鳞片较大。背鳍硬刺带锯齿,分枝鳍条11~12。尾柄细长。
喜生活于江河流水环境。个体中等大,常集小群活动。以着生藻类为食。
分布于澜沧江水系。
稀有白甲鱼
稀有白甲鱼 学名Varicorhinus (Onychostoma) rarus Lin,俗名沙鱼,鲤科体侧扁,略高。头短而宽,吻圆钝。口颇宽,下位,横裂,下颌具角质边缘。须2对。侧线鳞42~44。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第1根分枝鳍条短于头长。
生活在砾石底、水流湍急的江段。食着生藻类。常见体重0.5~3市斤。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主要水系。
小口白甲鱼
小口白甲鱼 学名varicorhinus (Onychostoma) lini Wu,俗名红尾子,鲤科体长,稍侧扁。头短,圆钝。口较小,下位。下颌具角质边缘。须2对。背鳍具有带锯齿的硬刺。尾柄较细。
为江河流水生活的鱼类。个体不大。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珠江卵形白甲鱼
学名:Varicohinus (Onychostoma) ovalis rhomboides Tang俗名:三角鲮、短头鲮、砧板鱼
体侧扁,较高,略呈菱形。头短宽,吻圆钝。口甚宽,横裂,占整个吻腹面。下唇限于口角。下颌外露,角质边缘锋利。须2对,短小。背鳍刺强,具锯齿,分枝鳍条8~9。尾鳍深分叉。
生活在江河流水中,常在激流石滩刮食着生藻类。常见体重0.5~1kg。肉细味美,为地区性经济鱼类之一。
分布于珠江和乌江水系。
- 上一篇: 大马哈鱼名字是怎么来的?
- 下一篇: 鲥的动物学史及经济价值初探
-
长吻真海豚种群现状及保护级别解读
种群现状中国1987年5月在东山湾捕到2头热带真海豚。1994年在黄海、东海鲸类调查时,东海温台渔场发现约30头的种群,舟山渔场东部发现约20头的小群。2002...
已经有76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长吻真海豚栖息环境及生活习性解读
栖息环境似乎更偏好浅层暖水,一般在靠近海岸,水深约180米以上的浅水陆棚区活动,很少在远离大陆的海洋岛屿周围发现它们的踪迹。生活习性群居性哺乳动物,有时1000...
已经有59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真海豚分类有哪些?
生物分类真海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鲸目、海豚科、海豚属。该属中有短吻真海豚和长吻真海豚2种,因为它们在背鳍的中央有一个三角形的淡色区,上颌骨腭部左右有一个纵深的沟,...
已经有71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印太瓶鼻海豚的世界分布范围解读
分布范围海域范围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 太平洋,地中海、黑海、红海等温带和热带海洋中。南宽吻海豚常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活动。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
已经有112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瓶鼻海豚的返祖现象
2006年11月,日本现当地渔民在上个月捕到的一只瓶鼻海豚上竟然多出一套鳍,可能是尚未进化完全的后腿残余,这一发现也许会提供海洋哺乳动物曾经生活于陆地的进一步证...
已经有96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长吻原海豚分布范围解读
南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皆有分布,范围大致在北纬40度——南纬40度之间。 [3] 原产地(海域):美属萨摩亚、安圭拉岛、阿根廷、阿鲁巴岛、澳大利亚、巴哈马群岛、巴林、孟加拉国、伯利兹、百慕大、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佛得角、开曼群岛、中国、可可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
已经有111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花斑原海豚的种群现状解读
繁育状况雌兽通常9岁进入性成熟期,雄兽直到12岁才发育成熟;有证据显示它们能全年交配。妊娠期持续11-12个月;崽海豚一般在5月和9月出生。成熟期的雌兽每1-5...
已经有86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白海豚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里?
作为食鱼动物,大西洋白海豚可能会影响西非的沿海鱼类种群。在毛里塔尼亚,该物种与当地渔民保持着有趣的互惠关系。大西洋白海豚对渔民发出的上岸信号做出反应。这有助于将...
已经有75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白海豚繁殖方式与保护现状解读
繁殖方式大西洋白海豚是一雄多雌制,即一只雄性与多只雌淫秽色情配。据报道,产仔期为12月至翌年2月,但可能会延续到其他月份。性成熟的确切年龄尚不清楚,但大多数个体在4...
已经有77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弗氏海豚的地理分布与生活习性有哪些?
地理分布泛热带水域分布,大致在北纬30度-南纬30度之间的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包括太平洋热带海域的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东部热带太平洋赤道水域和大西洋的...
已经有79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沙捞越海豚的保护级别有哪些?
保护级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Ⅱ。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
已经有89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海豚的逸闻趣事有哪些?
屡救人的海豚海豚和人类是很好的朋友,在人类面临危险时会挺身而出为人类提供帮助,担任着“海上救生员”的角色。 关于海豚的传说很多,有些也确有其事。例如,希腊历史学...
已经有68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海豚的现存种类有哪些?
注:物种名录依照被广泛接受的传统分类 。另有根据新的研究成果修订的名录,参见海豚总科词条。海豚科(17属,37种)属种中文别称虎鲸属 Orcinus(逆戟鲸属)...
已经有60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鳇鱼和鲟鱼有什么区别有哪些?
鳇鱼指的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鳇属中的鱼,鲟鱼指的则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中的鱼。这两种鱼虽然同科,但是不同属。这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具体来说,它们的存在历史就不同。鳇鱼起源于侏罗纪阶段,而鲟鱼则起源于白垩纪阶段。它们的分布范围也不同。鳇鱼的分布地区要更靠近北方一些。一、鳇鱼...
已经有156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皇带鱼的生活环境及分布状态解读
栖息环境皇带鱼是一种海洋物种,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深处,水深1000米处,通常生活在200米的深处。偶尔会在风暴过后的海滩上或受伤或死亡时在海面附近被发现。 生活习性皇带鱼通过摆动它的长背鳍来游泳,而它的身体保持笔直,这被称为一种阿米型的游动方式。它也被观察到以垂直方式游动,这被认为是皇带...
已经有124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为什么说咸水鱼不可以在淡水中生活?
大多数咸水鱼都不适合在淡水中生活,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适应了咸水环境,而不是淡水环境。咸水鱼体液的浓度高于淡水,因此如果将它们放入淡水中,它们的体液会迅速稀释,导致身体肿胀、失调和死亡。此外,咸水鱼的鳃和皮肤不能有效地过滤和排除多余的水分,因此无法在淡水中生存。然而,一些生活在河口或沿海地区...
已经有112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淡水鱼在咸水中能生活吗?
淡水鱼在自然环境下难以在咸水中生活,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适应了淡水环境,而不是盐水环境。淡水鱼体液的浓度远低于海水,因此如果将它们放入盐水中,它们的体液会迅速流失到周围的水中,导致脱水而死。此外,淡水鱼的鳃和皮肤不能有效地过滤和排除多余的盐分,因此无法在盐度高的水中生存。然而,一些淡水鱼可以...
已经有141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黑鲷生活习性及分布范围特点解读
生活习性黑鲷为浅海底层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或多岩礁海区,一般在5-50米水深的沿岸带移动,不作远距离洄游。属广温广盐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耐受盐度的大幅度变化,生存盐度为4.0-35.0‰,生长适应盐度为10.0-30.0‰;生存温度为3.4-35.5℃,致死为3.4℃,9℃以下停止摄食,...
已经有169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世界最弱的鲨鱼是怎样被发现的?
美国渔业管理委员会的蒸汽船“信天翁”号的船员在1907年至1910年菲律宾探险期间捕到了一条硬背侏儒鲨。尽管最早是在菲律宾附近水域发现的,但硬背侏儒鲨现存于世界各大海洋。硬背侏儒鲨现存于各个海域中,但是都比较少见,比较它们都生活在深海。而且因为它们体积小,很少有人能够捕捉大到。经过科学家们的多次研究...
已经有110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鲸鲨目前保护现状有哪些?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濒危(EN)。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种群现状鲸鲨几乎没有天敌,人类捕捞是其...
已经有1125人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