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带双锯鱼 'sān dài shuāng jù yú'
中文名 | 三带双锯鱼 | 目 | 鲈形目 |
学名 | 亚目 | ||
别名 | 海葵鱼,小丑鱼,黑边公子小丑,花公子小丑 | 科 | 雀鲷科 |
界 | 动物界 | 种 | 三带双锯鱼 |
门 | 脊索动物门 | 属 | 双锯鱼属 |
纲 | 硬骨鱼纲 | 分布 | 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 |
亚纲 | 幅鳍亚纲 | 拼音 | sān dài shuāng jù yú |
三带双锯鱼(学名:Amphiprion percula)是雀鲷科、双锯鱼属鱼类。体椭圆形。有30-38个有孔的鳞片,在侧线上没有中断。它们的背鳍总共有9或10根刺。在橘红色的身体上有3条白色横带,一条在眼睛的后方呈半圆弧形,一条在鱼体中部呈三角形,第三条在尾柄处,3条白带都有黑边。各鳍边缘黑色。体长8厘米,最大可达11厘米。
栖息在浅水域珊瑚礁区的海葵丛中,与海葵共生。以浮游动物、小型甲壳动物及藻类等为食。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
动物学史
三带双锯鱼最初由Lacepede于1802年描述并命名为Lutjanus percula,后来更改为有效学名为Amphiprion percula。属名Amphiprion源自希腊词“amphi”(意为正反两面)和希腊词“prion”(意为锯)。 [4] 别称小丑鱼的得名来自于它们身上斑斓的色彩搭配,这使其非常像马戏团里穿着表演服、化了妆的小丑。
形态特征
三带双锯鱼的最大总长度为11厘米。雄性的标准长度为3.6厘米,雌性较大,标准长度为4.6厘米。体椭圆形。有30-38个有孔的鳞片,在侧线上没有中断。它们的背鳍总共有9或10根刺。在橘红色的身体上有3条白色横带,一条在眼睛的后方呈半圆弧形,一条在鱼体中部呈三角形,第三条在尾柄处,3条白带都有黑边。中带从中央向头部隆起。黑色条纹分隔了身体上的橙色和白色。各鳍边缘黑色。体长8厘米,最大可达11厘米。
近种区别
三带双锯鱼类似于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但是有一些特征可以区分它们。这两个物种之间的区别是黑带,它将橙色与白色带分开。三带双锯鱼的黑带很粗,将身体上的橙色和白色分开,而眼斑双锯鱼的黑带很细,以至于似乎不存在。 有时会细到似乎不存在。而且,三带双锯鱼的颜色比眼斑双锯鱼的颜色更鲜艳。从正面看时,三带双锯鱼的头部明显突出,类似于青蛙,而眼斑双锯鱼则没有该突起。这两个种类的虹膜颜色也不同。三带双锯鱼具有明亮的橙色虹膜,具有使眼睛看起来更小的效果
版权:《三带双锯鱼 'sān dài shuāng jù yú' 》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双印龙鱼 shuāng yìn lóng yú Coris aygula 和尚龙
- 黄龙鱼 huáng lóng yú Halichoeres chrysus
- 黄尾龙 huáng wěi lóng
- 绿龙鱼 lǜ lóng yú Halichoeres chloropterus
- 紫面龙鱼 zǐ miàn lóng yú
- 伊津菩提鱼 yī jīn pú tí yú Bodianusizuensis
- 黄腰鹦鹉 huáng yāo yīng wǔ Cirrhilabrus lyukyuensis
- 斯氏鹦鹉 sī shì yīng wǔ Cirrhilabrus scottorum (Randall et Pyle, 1989)
- 孔雀鹦鹉 kǒng què yīng wǔ Cirrhilabrus temminckii
- 长鳍鹦鹉鱼 zhǎng qí yīng wǔ yú Cirrhilabrus rubriventralis 蓝线红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