鳕鱼的主要品种与分类
细身宽突鳕
学名:Eleginus gracilis(鳕科) 地方名:鳕鱼
形态特征:背鳍11~15,15~23,18~21;臀鳍20~24,19~22;胸鳍i-17-i;腹鳍6;尾鳍60 。
体长形,稍侧扁;尾柄显著。头较大。吻稍突出。眼较小,侧上位。眼间隔宽平,微凸。口大,稍低。唇厚。下颌中央有1颏须。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后端达眼下方。两颌及犁骨前端具数行细尖牙。鳃孔大。鳃盖膜互连,与峡部分离,头和体均被小圆鳞。侧线1条,完整。背鳍3个,明显分离,均由鳍条组成;第一背鳍始于胸鳍基后上方;第二背鳍略后于第一背鳍;第三背鳍位于第二臀鳍上方。臀鳍2个,第一、第二臀鳍分别与第二、第三背鳍相对。胸鳍侧中位。腹鳍亚喉位,左、右鳍条相距远,第二鳍条突出呈丝状。尾鳍后端截形,或微凹。头和体背侧暗橄榄色,散布许多不规则云状小斑点侧上方紫灰色,有暗色斑点,侧下方黄褐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淡黄白色或微红,背鳍和尾鳍具白色边缘。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太平洋海域,从朝鲜半岛(黄海)往西南至韩国仁川,东南到美国阿拉斯加州,白令海峡至楚科奇海,东至维多利亚岛南部沿海。中国产于黄海、图们江流域、黑龙江河口 。
生态习性:为冷水性近底层鱼类,栖息于较深水域,也进入河口、半咸水及附近的江河流域。主要捕食小鱼、甲壳动物
经济意义:为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重要捕捞对象,为食用经济鱼类之一 。
太平洋鳕
学名: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 (鳕科) 地方名:鳕鱼、大头鳕、大头鱼、大头腥、明太鱼
形态特征:背鳍 12~14,16-19,18-20:臀鳍 19-22,18-20;胸鳍 18-19;腹鳍ii-4;尾鳍41~44
体长形,稍侧扁。尾部向后渐细。尾柄细且侧扁。头大。吻前端圆钝,稍突出。眼中等大,侧上位。口大,微斜。唇厚,下唇下缘有绒状小突起。下颌联合的下方有1颏须。下颌较上颌稍短。两颌及犁骨有尖牙,外行颌骨牙较长较大。鳃孔大。鳃盖膜互连,与峡部分离。外行鳃耙发达,内行鳃耙均呈小突起状。鳃耙 3+17-19。鳃盖条7。具假鳃。头和体被长椭圆形小圆鳞。侧线1条,完全。背鳍3个,明显分离,均由鳍条组成第一背鳍始于胸鳍基略后上方;第二背鳍略后于第一背鳍;第三背鳍位于第二臀鳍上方臀鳍2个,第一、第二臀鳍分别与第二、第三背鳍相对。胸鳍侧中位。腹鳍喉位,左、右鳍条相距远,第二鳍条突岀,略呈丝状。尾鳍后端浅凹形。头和体背侧淡褐绿色,散布许多暗褐色斑点,腹侧淡白色。各鳍蓝褐色,腹鳍和臀鳍色较淡 。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太平洋海域,包括白令海峡、朝鲜半岛、中国、日本、阿拉斯 加湾,南至美国洛杉矶沿海。中国产于渤海和黄海 。
生态习性:为冷水性近底层鱼类。喜群居,通常栖息于水深 15-250m 的海域。以 小黄鱼、太平洋鲱等小型鱼类、甲壳类及软体动物为食。个体较大,最大体长可达80cm 。
经济意义: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是北太平洋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黄线狭鳕
学名:Theragra chalcogramma(鳕科) 地方名:明太鱼、鳕鱼
形态特征:背鳍 13~14,18~19,21;臀鳍 22-23,21-23;胸鳍 19-20;腹鳍 6;尾鳍 42
体细长,呈梭状,前部稍粗大,向后渐细,稍侧扁。头中等大。吻稍突出。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平,微凸。口大。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骨后端达瞳孔前缘下方。下颌中央有1短痕状颏须。两颌及犁骨前端具数行细尖牙。上、下颌外行牙较尖长。下咽骨有绒毛状牙群。舌宽钝,前端游离。鳃孔大。鳃盖膜互连,与峡部分离。外行鳃耙细长,内行鳃耙钝突起状,鳃耙数 6+26。头和体均被细小圆鳞。侧线1条,完整。背鳍3个,明显分离,均由鳍条组成;第一背鳍高,始于胸鳍基后上方;第二背鳍略后于第一背鳍;第三背鳍位于第二臀鳍上方。臀鳍2个,第一、第二臀鳍分别与第二、第三背鳍相对。胸鳍侧中位。腹鳍喉位,左、右鳍条相距远,第二鳍条突岀呈丝状。尾鳍后端浅凹形。头和体背侧橄榄色,具 2~5 条暗色纵带状斑纹,纵带状斑纹间为黄色纵纹。腹侧白色。背鳍橄榄色。胸鳍暗黑色。腹鳍与臀鳍灰色。尾鳍淡橄榄色 。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太平洋海域,包括鄂霍茨克海、白令海、朝鲜半岛、日本、美国阿拉斯加州沿岸。中国产于黄海东部。
生态习性:为冷水性近底层鱼类。常在接近 0℃水温时聚集,生活于深处的水域,有时也在水面活动。主要捕食小鱼、甲壳动物。最大体长可达 80cm。
经济意义:是北太平洋重要捕捞对象之一,具有经济价值
多棘腔吻鳕
学名:Caelorinchus multispinulosus Katayama(长尾鳕科) 地方名:鳕鱼、腔吻鳕
形态特征:背鳍Ⅱ-9~10,93~104;臀鳍 90-105;胸鳍 15~16;腹鳍 7;尾鳍1 。
体细长形,前部稍侧扁,向后渐细尖且侧扁。头较大,前部尖突,平扁,后部稍侧扁。脊棱发达。吻尖长,突出。鼻窝位邻近眼前方。眼长椭圆形,位于头中部侧上方口小,下位。上颌长大于眼径,自鼻窝中部下方伸达眼后缘前上方。上、下颌具绒毛状牙,牙群带状。颏部具1 须。鳃盖膜在眼后缘下方与峡部互连,后缘有游离膜。鳃耙呈突起状,有小刺。鳃耙数 1-2+6-8。头和体被弱栉鳞,鳞宽五边形,栉刺细尖,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喉部、胸部鳞刺较规则,近似辐射状。侧线1条,完整。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始于胸鳍基后上方,较高,第二硬棘最长,不显著突出,为丝状,可伸达第二背鳍前端;第二背鳍始于肛门的略前上方。臀鳍较第二背鳍发达。胸鳍较长,侧中位,第三、第四鳍条最长,不达肛门。腹鳍始于胸鳍基后端下方,第一鳍条略突出呈丝状。尾鳍细尖。体背侧淡蓝灰色,散布有许多明显的虫纹状或云状不规则斑块,体侧稍下方也常有1或2 纵行暗棕黑色斑纹,沿第一背鳍基下方常有1 纵行小黑点。体下侧银色或淡蓝白色。各鳍暗灰色。第一背鳍第二棘后灰黑色。腹鳍常有小黑点。口腔白色。鳃腔及各鳍暗色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国产于黄海、东海
生态习性:为深海底栖性鱼类。主要栖息于泥砂底质水域。以多毛类、甲壳类为和南海主食
- 上一篇: 乌贼的外形特征图文解读
- 下一篇: 大马哈鱼的生活习性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
长吻真海豚种群现状及保护级别解读
种群现状中国1987年5月在东山湾捕到2头热带真海豚。1994年在黄海、东海鲸类调查时,东海温台渔场发现约30头的种群,舟山渔场东部发现约20头的小群。2002...
已经有76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长吻真海豚栖息环境及生活习性解读
栖息环境似乎更偏好浅层暖水,一般在靠近海岸,水深约180米以上的浅水陆棚区活动,很少在远离大陆的海洋岛屿周围发现它们的踪迹。生活习性群居性哺乳动物,有时1000...
已经有59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真海豚分类有哪些?
生物分类真海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鲸目、海豚科、海豚属。该属中有短吻真海豚和长吻真海豚2种,因为它们在背鳍的中央有一个三角形的淡色区,上颌骨腭部左右有一个纵深的沟,...
已经有71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印太瓶鼻海豚的世界分布范围解读
分布范围海域范围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 太平洋,地中海、黑海、红海等温带和热带海洋中。南宽吻海豚常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活动。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
已经有112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瓶鼻海豚的返祖现象
2006年11月,日本现当地渔民在上个月捕到的一只瓶鼻海豚上竟然多出一套鳍,可能是尚未进化完全的后腿残余,这一发现也许会提供海洋哺乳动物曾经生活于陆地的进一步证...
已经有96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长吻原海豚分布范围解读
南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皆有分布,范围大致在北纬40度——南纬40度之间。 [3] 原产地(海域):美属萨摩亚、安圭拉岛、阿根廷、阿鲁巴岛、澳大利亚、巴哈马群岛、巴林、孟加拉国、伯利兹、百慕大、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佛得角、开曼群岛、中国、可可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
已经有112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花斑原海豚的种群现状解读
繁育状况雌兽通常9岁进入性成熟期,雄兽直到12岁才发育成熟;有证据显示它们能全年交配。妊娠期持续11-12个月;崽海豚一般在5月和9月出生。成熟期的雌兽每1-5...
已经有86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白海豚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里?
作为食鱼动物,大西洋白海豚可能会影响西非的沿海鱼类种群。在毛里塔尼亚,该物种与当地渔民保持着有趣的互惠关系。大西洋白海豚对渔民发出的上岸信号做出反应。这有助于将...
已经有75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白海豚繁殖方式与保护现状解读
繁殖方式大西洋白海豚是一雄多雌制,即一只雄性与多只雌淫秽色情配。据报道,产仔期为12月至翌年2月,但可能会延续到其他月份。性成熟的确切年龄尚不清楚,但大多数个体在4...
已经有77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弗氏海豚的地理分布与生活习性有哪些?
地理分布泛热带水域分布,大致在北纬30度-南纬30度之间的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包括太平洋热带海域的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东部热带太平洋赤道水域和大西洋的...
已经有79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沙捞越海豚的保护级别有哪些?
保护级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Ⅱ。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
已经有89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海豚的逸闻趣事有哪些?
屡救人的海豚海豚和人类是很好的朋友,在人类面临危险时会挺身而出为人类提供帮助,担任着“海上救生员”的角色。 关于海豚的传说很多,有些也确有其事。例如,希腊历史学...
已经有68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海豚的现存种类有哪些?
注:物种名录依照被广泛接受的传统分类 。另有根据新的研究成果修订的名录,参见海豚总科词条。海豚科(17属,37种)属种中文别称虎鲸属 Orcinus(逆戟鲸属)...
已经有60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鳇鱼和鲟鱼有什么区别有哪些?
鳇鱼指的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鳇属中的鱼,鲟鱼指的则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中的鱼。这两种鱼虽然同科,但是不同属。这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具体来说,它们的存在历史就不同。鳇鱼起源于侏罗纪阶段,而鲟鱼则起源于白垩纪阶段。它们的分布范围也不同。鳇鱼的分布地区要更靠近北方一些。一、鳇鱼...
已经有157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皇带鱼的生活环境及分布状态解读
栖息环境皇带鱼是一种海洋物种,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深处,水深1000米处,通常生活在200米的深处。偶尔会在风暴过后的海滩上或受伤或死亡时在海面附近被发现。 生活习性皇带鱼通过摆动它的长背鳍来游泳,而它的身体保持笔直,这被称为一种阿米型的游动方式。它也被观察到以垂直方式游动,这被认为是皇带...
已经有124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为什么说咸水鱼不可以在淡水中生活?
大多数咸水鱼都不适合在淡水中生活,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适应了咸水环境,而不是淡水环境。咸水鱼体液的浓度高于淡水,因此如果将它们放入淡水中,它们的体液会迅速稀释,导致身体肿胀、失调和死亡。此外,咸水鱼的鳃和皮肤不能有效地过滤和排除多余的水分,因此无法在淡水中生存。然而,一些生活在河口或沿海地区...
已经有113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淡水鱼在咸水中能生活吗?
淡水鱼在自然环境下难以在咸水中生活,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适应了淡水环境,而不是盐水环境。淡水鱼体液的浓度远低于海水,因此如果将它们放入盐水中,它们的体液会迅速流失到周围的水中,导致脱水而死。此外,淡水鱼的鳃和皮肤不能有效地过滤和排除多余的盐分,因此无法在盐度高的水中生存。然而,一些淡水鱼可以...
已经有141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黑鲷生活习性及分布范围特点解读
生活习性黑鲷为浅海底层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或多岩礁海区,一般在5-50米水深的沿岸带移动,不作远距离洄游。属广温广盐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耐受盐度的大幅度变化,生存盐度为4.0-35.0‰,生长适应盐度为10.0-30.0‰;生存温度为3.4-35.5℃,致死为3.4℃,9℃以下停止摄食,...
已经有170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世界最弱的鲨鱼是怎样被发现的?
美国渔业管理委员会的蒸汽船“信天翁”号的船员在1907年至1910年菲律宾探险期间捕到了一条硬背侏儒鲨。尽管最早是在菲律宾附近水域发现的,但硬背侏儒鲨现存于世界各大海洋。硬背侏儒鲨现存于各个海域中,但是都比较少见,比较它们都生活在深海。而且因为它们体积小,很少有人能够捕捉大到。经过科学家们的多次研究...
已经有110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鲸鲨目前保护现状有哪些?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濒危(EN)。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种群现状鲸鲨几乎没有天敌,人类捕捞是其...
已经有1126人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