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鳃太阳鱼养殖技术及注意方法
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与其他鱼类相同,一般用水泥池培育。仔鱼孵出后3-4天,投喂轮虫和无节幼体;以后投喂枝角类、桡足类、卤虫和水蚯蚓;1周后可投喂微型配合饲料;20-30天左右当鱼长至3厘米时,便可移入成鱼池塘饲养。
成鱼养殖
单养
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为2000-3333平方米(3-5亩),水深1.5米左右,注、排水方便,每口塘配增氧机1台。单养可以进行密养和强化饲养,以缩短饲养周期。水温20℃以上时,每667平方米放3厘米夏花鱼种4000-5000尾(也有投放1000-1200尾),饲养半年,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千克。放夏花前,池塘要清塘消毒,采用带水消毒(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0千克;或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16-20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6-7天药力消失后放鱼。清塘消毒的当天或第二天,每667平方米投放磨碎的花生麸25-35千克,或麦麸、米糠25-40千克肥水,培育饵料生物。约l周浮游生物繁殖达到高峰期时放鱼。夏花投放量以每667平方米产500千克为目标,放4000-5000尾。也可放养第一批鱼后,过一段时间再放一批鱼,然后分批捕捞,以进一步提高产量。夏花投放后1周,随着鱼的生长,池中培养的饵料生物已不能满足其需要,这时要投喂小颗粒饵料。开始日投量为鱼体重10%,长到100克左右,日投量占鱼体重5-7%。
混养
可与鳗鱼等其他鱼混养。混养可使该鱼大量摄食池中各种饵料生物、小型鱼虾和无脊椎动物,以控制它们过度繁殖,可起到调节水质、增加主养品种的产量。一般每667平方米放该鱼5厘米以上规格鱼种500-2000尾。
病害防治
蓝鳃太阳鱼抗病性较强,很少得病,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烂鳃病:该病是细菌性病,常因水质恶化而引起。可见病鱼鳃丝发白腐烂,鳃上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表皮常被腐蚀成一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小窗”。病鱼活动迟缓,头部和体色发黑。防治方法:漂白粉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克。 [2]
车轮虫病:该病是由车轮虫大量寄生皮肤或鳃部引起。镜检可见整个鳍部或鳃部布满虫体。病鱼体瘦弱,体黑色,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行动缓慢,离群独游。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溶后全池泼洒;或用2-3%食盐水浸泡鱼体5-15分钟。 [2]
舌杯虫病:该病是舌杯虫寄生鱼体皮肤引起。镜检鱼体伤口有大量舌杯虫。病鱼鳞片松散,皮肤充血腐烂,鱼体消瘦,离群独游,不吃食。防治方法同车轮虫病。
- 上一篇: 蓝鳃太阳鱼繁殖方式解读
- 下一篇: 五花水泡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章
-
真海豚保护级别怎样?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短吻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无危物种(LC)。 [6]长吻...
已经有105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印太瓶鼻海豚的繁殖方式解读
繁殖方式印太瓶鼻海豚是少数几只雄性与其他雄性合作以允许与雌性交配的哺乳动物之一。雄性与另外1-3个可能不相关的雄性结成联盟。这些雄性群体与雌性进行交配,有时也被...
已经有112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瓶鼻海豚的保护现状及保护级别
保护现状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
已经有80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瓶鼻海豚的繁殖方式解读
繁殖方式雄性瓶鼻海豚的腹部有两条裂口,前面的一个包着阴茎,后面的一个包着肛门。雌性瓶鼻海豚的阴道和肛门在一个裂缝里。瓶鼻海豚每年2~5月交配和产仔。雄性瓶鼻海豚...
已经有87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长吻原海豚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附录Ⅱ。 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海豚科所有属种) ...
已经有108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热带点斑原海豚的保护现状级别解读
保护现状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3.1——无危(LC)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
已经有63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热带点斑原海豚繁殖方式解读
北方沿海雌豚的平均性成熟年龄为11.1岁,长于南方远海雌豚的9.8岁。雄性平均14.7岁性成熟。虽然春秋两季繁殖量上升,但并无固定的生育期。东太平洋,两次生育时...
已经有83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条纹原海豚种群现状解读
种群现状西大西洋墨西哥湾北部海域,2003~2004年种群数约3,325头,这个数值与1996~2001年6,505头的调查数据在统计方式上没有差别。东大西洋比...
已经有65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中华白海豚繁殖方式解读
每年繁殖一次,但通常在春季和夏季繁殖。经过10-12个月的妊娠期后,雌性通常会产下1个身长约为100厘米的后代。幼崽在2岁左右断奶,但6个月后就可以吃固体食物了...
已经有148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中华白海豚栖息环境及生活习性解读
栖息环境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活在温暖的水域,一般温度高于15℃,平均深度为20米,很少游到深度超过25米的水域。该物种经常出现在海湾、河口、红树林、沙...
已经有132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大西洋白海豚生活习性与栖息环境解读
栖息环境主要发现于沿海浅水区、河流和河口。虽然它们通常出现在浅水中,但也出现在较深的珊瑚礁中,显然是为了躲避虎鲸的捕食。当在更深的水域时,该物种主要沿着海底游泳...
已经有98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海豚的繁殖方式有哪些特点?
繁殖方式雌豚约经5年时间才开始性成熟,并出现排卵现象,但需再过几年才真正具有生育能力。而雄豚一旦成熟,则整天泡在雌豚群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一旦热恋起来,则...
已经有112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海豚的形态与生活习性有哪些?
形态特征海豚是小到中等体型的鲸类。体长约1.2-9.5米,体重30-14000公斤。雄性通常比雌性大。其躯干呈纺锤形,体型圆滑、流畅,皮肤光滑无毛;头部特征显著...
已经有110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观赏鱼哪些可以混养?
观赏鱼的混养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鱼类的生活习性、食性、体型大小、水质要求等。以下是一些可以混养的观赏鱼品种:迷你鹦鹉鱼与虎皮鱼、三湖鱼、红十字、黑裙鱼等身形侧...
已经有71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皇带鱼的保护现状及价格解读
保护现状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3年 ver 3.1)——无危(LC)。主要价值由于皇带鱼生活在深水区,肉质差,呈胶状,通常被认为不可食用,因此没有商业价值。然而,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配子鱼,它已经被围网捕获,并在一些地方新鲜销售。...
已经有117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皇带鱼的繁殖方式解读
皇带鱼繁衍很慢,大约14年数量才翻一倍,11月中旬,是皇带鱼交配繁殖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无数的皇带鱼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南太平洋萨瓦伊岛附近进行集体交配。科学家们仍然还没有弄清楚皇带鱼是依靠什么方式定位,从而每年都能准确的回到这里来。它们分别围成无数的小团,或几十条一团或一百多条一团,扁平而细长...
已经有97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棍子鱼的繁殖方式吗?
棍子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其繁殖方式为卵生。在繁殖季节,成熟的棍子鱼会产下鱼卵,并由雄性棍子鱼进行受精。棍子鱼在繁殖过程中通常会在水草茂密的浅水区域进行产卵,并由雄性对鱼卵进行保护和孵化,直到小鱼孵化出来为止。由于棍子鱼的繁殖方式和环境条件不同,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棍子鱼的繁殖和保护。...
已经有106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黄唇鱼繁殖方法及养殖技术分析
繁殖方法根据捕获的野生黄唇鱼性腺发育的资料统计,中国东莞海域,天然生长的黄唇鱼,体重达15千克以上时,才有完全成熟的卵。卵巢重可达鱼体重的20%,卵粒大小如鲤鱼卵,吸水后比原来大30~50%,估计为黏性卵。黄唇鱼在清明至谷雨前后产卵。中国东莞海域的产卵场,在龙穴到大虎一带的狮子洋海域。产卵后雌性黄唇...
已经有88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灰六鳃鲨繁殖方式及保护现状解读
繁殖方式卵胎生,卵在体内孵化,而胚胎保留在雌性体内,直到妊娠结束。经过长时间的孕育,每产22-108仔。尽管没有观察到求偶和交配,但据信,雄性会在鳃、胸鳍和侧腹附近轻轻地抓住雌性,这一点可以从雌性身上的疤痕的季节性出现得到证明。保护现状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
已经有959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狼鳗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伤害性?
狼鳗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因此即便是其在失去身体主干濒临死亡的状态下,也能够用嘴再咬一些东西。由此可见,狼鳗的性情十分凶猛。其在失去了身体主干的情况下,仍然凭借着愤怒的情绪能够做出一些动作来。狼鳗又叫做龙鳗,是典型的肉食性生物,其多生活在深海当中,是典型的深海鱼。狼鳗主要分布的地区没有一点光线,可以...
已经有1038人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