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是指由鱼卵孵化的小鱼,叫水花、水花苗,也叫鱼苗、鱼花、也称为海花。欢迎访问水花网,鱼花网,为爱鱼者免费提供鱼之分类,习性,喂养等信息!

鱼花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鱼趣 > 鱼之谈

鱼之谈

仅剩38条的沙漠鱼,为什么没有转移?

发布时间:05-29 鱼之谈 阅读编辑:渔者
目前地球生物种类在急剧减少,沙漠鱼就是其中之一,据科学家表示,沙漠鱼在6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但很可惜,这种古老的生物数量最少时仅仅只有38条。于是有网友就疑惑,为什么不将这些沙漠鱼迁徙到另一个环境中,这样不就能让它们繁衍壮大下去了吗?确实人为迁徙是一个延续物种的好办法,但沙漠鱼从魔鬼谷迁出后,还是沙漠鱼吗?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否则沙漠鱼的物种延续问题,就不...

目前地球生物种类在急剧减少,沙漠鱼就是其中之一,据科学家表示,沙漠鱼在6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但很可惜,这种古老的生物数量最少时仅仅只有38条。

于是有网友就疑惑,为什么不将这些沙漠鱼迁徙到另一个环境中,这样不就能让它们繁衍壮大下去了吗?

确实人为迁徙是一个延续物种的好办法,但沙漠鱼从魔鬼谷迁出后,还是沙漠鱼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否则沙漠鱼的物种延续问题,就不可能成为全球网友关心的问题了。

死亡谷

死亡谷位于美国加州沙漠谷地,是莫哈韦沙漠与科罗拉多沙漠生物圈保护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300多万年前,由于地球重力因素,所以导致地壳被压碎,所以部分岩石凸起,部分岩石倾斜,到了冰河时代,湖水灌入低洼区域,再经过漫长岁月的蒸烤,这个大盐湖最终变得无比干涸,所以如今死亡谷表面,都是一层层泥浆跟盐积层。

死亡谷全长225千米,面积高达1400平方公里,据文化残骸得知,此地早在9000多年前就已经有印第安人活动的痕迹。

但死亡谷却是在150年前才被”恶名远播“,因为1849年,一支淘金小队在横跨死亡谷时,因为受到死亡谷干旱炎热的气候环境,所以导致淘金小队多人遇难,因此事后成功穿越这片危险地带的人,就说了句:”“Goodbye death Valley。“(再见,死亡谷)

这也就是“死亡谷”名称的由来,因为死亡谷海拔较低,周围突出的高山有挡住了湿润的海风,所以死亡谷就成了北美洲最炎热、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夏季平均气温在华氏100度(37.7℃)以上,最高纪录为华氏134度(56.7℃)。

但就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却坚强的生存着一群沙漠鱼,称它们为”鱼坚强“一点都不过分。

魔鬼洞中的沙漠鱼

魔鬼洞在死亡谷的东部96公里处,它下方的约60平的小水池,就是沙漠鱼的栖息之地。

魔鬼洞中的小水池,常年水温在33.3℃~33.9℃之间,而且小水池因为有2个月无法获取足够的阳光,水池中的藻类光合作用降低,水中含氧量极低,并且随着水分的蒸腾,盐分沉积在小水池中,所以水池中的盐度,是海水的4倍……

如此苛刻的生存条件,或许只有沙漠鱼能够生存在这里,但事实上,沙漠鱼的祖先,可以追溯到6万多年前。

据科学家推测,可能在6万多年前,一部分鱼卵无意中被其他生物带到了这里,不过目前尚未有确凿证据,所以沙漠鱼的源头之谜,暂时还没解开。

但不管怎样,沙漠鱼在死亡谷中苦苦坚持了6万年,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这群沙漠鱼的平均体长在2.7厘米左右,它们属于鳉属类生物的一种,中文学名为魔鳉,也可以称为沙漠鱼。

上世纪90年代,沙漠鱼还有500多条,可是到了2009以后,沙漠鱼数量急剧减少,最惨的时候,族群数量仅有38条,眼看着沙漠鱼数量如此稀少,而且全球只有魔鬼洞有这种鱼,如果这地方的沙漠鱼全部死亡,那么就代表着这一物种在地球上彻底灭绝了。

所以就有很多网友呼吁,为什么不将它们迁徙到人为创造的环境中保护起来,比如大熊猫……

沙漠鱼还是原来的沙漠鱼吗?

科学家确实尝试过将沙漠鱼迁徙到人为环境中,因为仅存的沙漠鱼数量极少,所以科研团队就将沙漠鱼卵孵化后进行科学实验。

科学家仿制了三个跟魔鬼洞水池极其相似的环境,好消息是,沙漠鱼能存活下来,但令人惊愕的是,在适应新环境后的沙漠鱼,开始逐渐变大。

它们的生活习性、求偶行为等等,都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最直观的就是沙漠鱼体型的增长,它们由原来的2.5~5cm,逐渐增长到了10cm,甚至还在呈现不断变大的趋势。

又或者将沙漠鱼(鳉鱼的一种)跟其他鳉鱼杂交,试图以此来扩大繁殖,但杂交出来的鱼,也不是沙漠鱼,而且成功率极低。

所以,即便是将魔鬼洞中成年的沙漠鱼带出,即便它们能存活在外界,但在不久之后,它们就不是“沙漠鱼”了。

因为沙漠鱼有非常强大的表型可塑性,这个特性就是,一旦沙漠鱼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其他环境的影响,它们的表型特征就会发生改变,以此来适应新环境。

可塑性又是生物个体染色体以及生存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沙漠鱼在遗传可塑性时,魔鬼洞的生存环境也是影响因素。

如果沙漠鱼迁徙到了新的生存环境,因为外部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可塑性又会发生改变。

所以看到这里,你可能就已经明白了,沙漠鱼在魔鬼洞的小水池中,它才是真正的沙漠鱼,一旦迁徙到外界,由于可塑性的问题,沙漠鱼就会发生变化,可能在几代之后,沙漠鱼就会变成新的物种,此鱼非彼鱼。

保护沙漠鱼是当下最适合的选择

就目前来看,由于100%模拟魔鬼洞小水池环境的难度太大,又因为魔鬼鱼可实验数量极少,所以目前在沙漠鱼传承这一方面,主要以保护为主。

1960年开始,农业灌溉导致魔鬼洞底下水池的水位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沙漠鱼的栖息地不断减少,这是沙漠鱼数量变少的主要原因。

在1967年,当地就意识到沙漠鱼的珍贵性,所以沙漠鱼被列入濒危物种保护法案,并且减少地下水抽取。

上世纪90年代,沙漠鱼总数约500多条,但每过一年,沙漠鱼数量都在减少。

2013年,为了更好保护沙漠鱼,美国有关部门开始修建保护区,并且大量媒体争先恐后报道沙漠鱼的珍贵之处,本意是希望大家可以保护沙漠鱼,但同时也吸引着一些别有用心之人。

2016年,三名醉汉闯入魔鬼洞,并且在水池中游泳,甚至还有个家伙将呕吐物吐在水池中,最后在三名醉汉在“一番狂欢”之后,水池的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最后导致大量沙漠鱼卵被破坏,并且还有一条成年沙漠鱼死亡,虽然随后三名男子被逮捕,但逝去的沙漠鱼已经无法挽回。

后来有关部门对沙漠鱼的保护再度升级,甚至严格到科学家也只能每年只有两次机会去观测,并且还要避开繁殖期。

最终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使得如今沙漠鱼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沙漠鱼的数量将会达到1000条甚至更多。

总的来说,之所以不对沙漠鱼进行迁徙,主要是因为还无法模拟100%的原生态环境,并且沙漠鱼可塑性极强,再加上沙漠鱼本身数量稀少,所以目前还是以保护为主。





  • 黄唇鱼生活习性及分布状态解读

    黄唇鱼生活习性及分布状态解读

    黄唇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鱼类,其体延长,侧扁,背部略隆起,腹部广圆,尾柄较细长。头中大,稍侧扁。吻钝尖,稍大于眼径。吻缘孔5个,中央孔圆形,位于吻缘上方,侧吻缘孔裂缝状。眼小,上侧位,在头的前半部。眼间隔较窄,小于眼径,中间略隆起。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较小,圆形;后鼻孔椭圆形。口前位,斜裂,口...

    已经有59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中村氏六鳃鲨生活习性及分布特点

    中村氏六鳃鲨生活习性及分布特点

    近种区别与中村氏六鳃鲨相似的其他种类包括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和皱鳃鲨(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大得多数的六鳃鲨的特点是下颚两侧各有六颗大牙齿,而中村氏六鳃鲨下颚两侧各只有五颗牙齿。皱鳃鲨可以通过末端而不是腹面的嘴和尖牙来识别。生活习性中村氏六...

    已经有70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狼鳗生活习性及分布特点

    狼鳗生活习性及分布特点

    形态特征体长2—2.5米,体重15—20公斤,但也有记录表明它可以长到8米左右,体色丰富多样,有蓝色、绿色、红色、褐色等色型,胸鳍很大,没有腹鳍,身体细长,表皮柔软黏滑,最有特点的部位是它那又大又方的脑袋。习性狼鳗的攻击性很强,它们经常在夜间相互撕咬,狼鳗喜欢攻击比自己小的生物。属于肉食性生物,体长...

    已经有92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梭子鱼人工养殖技术解读

    梭子鱼人工养殖技术解读

    养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欢摄食比如米糠和豆饼粉与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梭子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后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厘米的梭子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

    已经有94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海狼鱼生活习性解读

    海狼鱼生活习性解读

    生活习性近海的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以及海湾内,亦进入于淡水。性活泼,喜欢跳跃,在逆流中常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有机物。体型较大,中国产于南海与东海及黄海、渤海。喜栖息于咸淡水交界处,进入河口及港湾内,为港养鱼类之一。梭子鱼群主要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有沿江河进入淡水觅食的习性,且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及趋...

    已经有63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北海的不明鱼类是什么?

    北海的不明鱼类是什么?

    北海的不明鱼类可能是海狼鱼。8月16日,广西北海多名游客称在侨港浴场下海时被不明鱼类咬伤。咬伤人的不明鱼类究竟是什么,引发多方猜测。在相关新闻的评论中,网友热议最多的3种伤人鱼类为海狼鱼、油锥、雪茄达摩鲨。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刘昕明博士告诉记者,油锥其实是裸胸鳝属的一种鱼类,一般生活在礁石区...

    已经有90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广西北海一浴场不明鱼类伤人事件 专家称北海咬伤多人鱼类可能不是鲨鱼

    广西北海一浴场不明鱼类伤人事件 专家称北海咬伤多人鱼类可能不是鲨鱼

    8月17日,一名事发时在侨港浴场的游客告诉红星新闻,她的孩子被不明鱼类咬伤并缝了20多针。事发时,她就在孩子身边,自己没有受到伤害,孩子是第三个被咬的,第一批上了救护车,而后缝了20多针,伤处有剧烈疼痛,脚也因为淤血而肿胀。  该游客表示,事发时水体十分浑浊,漂浮有垃圾,根本看不清是被什么鱼类咬伤。...

    已经有87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项斑蝴蝶鱼形态特征及特点解读

    项斑蝴蝶鱼形态特征及特点解读

    项斑蝴蝶鱼【Chaetodon adiergastos xiàng bān hú dié yú 】,为蝴蝶鱼科蝴蝶鱼属鱼类。属于观赏鱼类。性情温和、胆小,容易饲养。常见度高。适合与温和的鱼混养。也可小群饲养。...

    已经有63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项斑蝴蝶鱼分布范围及地区解读

    项斑蝴蝶鱼分布范围及地区解读

    项斑蝴蝶鱼【Chaetodon adiergastos xiàng bān hú dié yú 】,为蝴蝶鱼科蝴蝶鱼属鱼类。属于观赏鱼类。性情温和、胆小,容易饲养。常见度高。适合与温和的鱼混养。也可小群饲养。...

    已经有63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鞍斑蝴蝶鱼知识科普解读

    鞍斑蝴蝶鱼知识科普解读

    鞍斑蝴蝶鱼,拉丁学名(Chaetodon ephippium ),别称月光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鲈亚目、蝴蝶鱼科、蝴蝶鱼亚科的一种动物,英文名称是Saddleback Butterflyfish,命名者为Cuvier ,发现年代是1831。...

    已经有63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喉须鲛亚目 hóu xū jiāo yà mù

    喉须鲛亚目 hóu xū jiāo yà mù

    喉须鲛亚目是须鲨目的一个亚目,只有须喉鲛科的一个科,生活于热带,海岸及深海底。...

    已经有62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铰口鲨科Ginglymostomatidae

    铰口鲨科Ginglymostomatidae

    护士鲨属)Ginglymostoma包括短尾护士鲨Ginglymostomabrevicaudatum和护士鲨Ginglymostomacirratum,光鳞鲨属Nebrius包括巨光鳞鲨Nebriusconcolor和光鳞鲨Nebriusferrugineus。护士鲨主要分布于沿美洲和西部非洲的大...

    已经有92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须鲨科Orectolobidae

    须鲨科Orectolobidae

    软体动物或甲壳动物等为食。为热带及亚热带水域的中小型鱼类,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海区尤为繁盛。我国现有5属约9种,都是小型鲨鱼,浅海种类,体具斑纹保护色,大多产在南海、东海,常见如日本须鲨Orectolobusjaponicus。...

    已经有91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鲸鲨科Rhincodontidae

    鲸鲨科Rhincodontidae

    鲸鲨Rhincodontypus。身体庞大,全长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有如棋盘。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成多行。鳃裂5对,鳃裂基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1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在腹鳍前方,有臀鳍...

    已经有92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豹纹鲨Stegostomafasciatum

    豹纹鲨Stegostomafasciatum

    豹纹鲨Stegostomafasciatum。体干圆柱状,尾部侧扁;体侧具明显之隆嵴。头圆锥形,稍纵扁;头侧不具皮褶。吻端宽圆。眼很小,侧位,无瞬膜。鼻孔近口部,鼻孔缘具短而尖凸之须;具口鼻沟。喷水孔中小,同大于眼径或略小。鳃裂小,第四及第五鳃裂几重叠,内鳃不具滤器。口裂中大,腹位,横向。齿小,叁尖...

    已经有92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长须鲨科Brachaeluridae

    长须鲨科Brachaeluridae

    瓦氏长须鲨Brachaeluruswaddi、科氏异须鲨Heteroscylliumcolcloughi。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的亚热带地区,栖息于小礁石附近、岩石海岸线区域的珊瑚礁,以无脊椎动物和小鱼为食。能在水外面存活一段较长的时间。...

    已经有93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须鲛目​,Orectolobiformes

    须鲛目​,Orectolobiformes

    须鲛目,Orectolobiformes亦作须鲨目,它的鳃孔5对。背鳍2个,无棘,具臀鳍。眼无瞬膜或瞬褶。椎体具辐射状钙化区,4个不钙化区无钙化辐条侵入。颌舌接型,上颌仅以韧带连于头骨。须鲨目Orectolobiformes是从史前的原始鼠鲨目成员分化过来的,一共有两个亚目,分别是喉须鲨亚目及须鲨亚...

    已经有61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扁鲨目​(Squatiniformes)

    扁鲨目​(Squatiniformes)

    扁鲨目(Squatiniformes)是软骨鱼纲的1目,本目仅1科扁鲨科,1属扁鲨属约13种。体平扁;吻很短而宽;胸鳍宽大并向头侧延伸游离如袍袖,因而旧称袖鲛,西方俗称天使鱼或僧鱼;眼上位;口宽大,亚前位;牙上、下颌同型,细长单齿头型;鼻孔前位;鳃孔5个,宽大,延伸至腹面;背鳍2个,无硬棘。形态特征...

    已经有84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锯鲨目​,Pristiophoriformes

    锯鲨目​,Pristiophoriformes

    锯鲨目,Pristiophoriformes,是软骨鱼纲下的一目。仅1科1属约13种。头平扁;吻长似剑状突出;眼上位;口宽大,亚前位;牙上、下颌同型,细长单齿头型;鼻孔前位;鳃孔5个,宽大,延伸至腹面 ;背鳍2个,无硬棘 。广泛分布于热带及温带的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非洲南部东岸也有分布。我国有4...

    已经有98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角鲨目​(Squaliformes)

    角鲨目​(Squaliformes)

    角鲨目(Squaliformes)指的是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一目。有3科21属87种。背鳍2个,硬棘有或无;臀鳍消失。 5对鳃孔。2个背鳍,各有1个硬棘或无,臀鳍消失。吻短或中等长,体亚圆筒形,胸鳍正常。椎体环形或多环形。吻软骨1个。全世界有6科,23属,123种;我国产4科,13属,36种。主要分布...

    已经有640人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