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鲸 sāi jīng

中文名 | 塞鲸 | 目 | 鲸偶蹄目 |
学名 | Balaenoptera borealis | 亚目 | 须鲸亚目 |
别名 | 鳁鲸、北须鲸、大须鲸、鳕鲸 | 科 | 须鲸科 |
界 | 动物界 | 种 | 塞鲸 |
门 | 脊索动物门 | 属 | 须鲸属 |
纲 | 哺乳纲 | 分布 | 北太平洋 |
亚纲 | 真兽亚纲 | 拼音 | sāi jīng |
塞鲸(学名:Balaenoptera borealis),须鲸科须鲸属的一种物种,体较细长呈流线型,体长15~16米,头部长约体长1/4。口裂与体长的比例较蓝鲸、长须鲸小,吻端至口角长约为体长的1/6。头部上颌背面由吻端至呼吸孔前存纵嵴,两侧平滑。呼吸孔位于头顶两眼的横截面稍前方,两个呼吸孔纵列呈“八”字形向后张开。眼位于口角上方,同眼裂上下平行有2条短的纵沟。
体型与长须鲸、布氏鲸和小布氏鲸相似,背鳍的形状也相接近。 主要的鉴别特征是塞鲸在头部背面中央有1条隆起的纵脊,长须鲸头部背面无纵脊,布氏鲸类头部背面有3条纵脊。
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洄游中常2~3头为一小群,在食饵密集区可见几十头集群活动。滤取性采食。捕食姿态为迎向食饵张口直接吞噬。
该种属外洋性,通常不出现在近岸水域,浮游生物丰富的海域分布较多,适温范围8~25°C。
形态特征
南半球的塞鲸最大体长可达20m,北太平洋的18.6m。雌性略大于雄性。头长约占体长的20%~25%,腹褶不达到脐,北太平洋塞鲸的腹褶32~60条。背鳍位置在略小于2/3体长处。其前缘曲成弓状,后缘约与身体成45°,梢端向后。鳍肢尖而较小。尾叶也相对较小。体暗灰色,背部至体两侧微带蓝色。身体上常有小的浅色疤痕,使体表呈电镀过的金属色。在腹褶区常有1个白色斑。鳍肢和尾叶腹面与身体同色或略淡。上颌每侧有鲸须板约300~400块。鲸须板暗灰色,须毛细,色较淡。 [2]
吻突三角形,两侧缘直。鼻骨大而且长,鼻骨长为髁基长的7.2%~9%。其鼻骨的长大于长须鲸,宽小于小须鲸。上颌骨的腭面突向后方如一个角状的突起。犁骨的后端不扩展或仅略扩展。下颌骨较薄,冠状突低而钝圆。
版权:《塞鲸 sāi jīng 》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虎鲸的保护现状怎么样?
保护现状编辑 播报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数据缺乏(DD)。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 附录Ⅱ。列入《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附录附录Ⅰ和Ⅱ级,北大西洋东部以及E...
已经有107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虎鲸怎么进行繁殖?
虎鲸为多配性的。在西北太平洋,多数在5-7月间进行交配。在东北太平洋,它们大多在10月至次年3月间产仔。成年雄性体长5.2-6.2米,成年雌性体长4.6-5.4米。雌性在11-16年间生产第一个可存活的仔鲸。虎鲸全年都可以交配,每当雌性动物进入发情期,虎鲸就可以繁殖,每年可能多次发生。但是,大多数繁...
已经有326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虎鲸的生活习性特点解读
迁徙高纬度虎鲸的长途迁徙已有记录。马修斯等在2011年用卫星跟踪了一头虎鲸,从加拿大东部北极圈进入北大西洋中部5400公里(纬度38度)。2012年从德班(Durban)和皮特曼(Pitman)追踪虎鲸从南极半岛到巴西南部,然后回溯——直达约9,400公里的直达往返。皮特曼等人在2012年跟踪了从罗...
已经有217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虎鲸栖息环境及分布范围特点
栖息环境虎鲸的生境为极地和温带海域为主。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岛,对于水温、深度等因素似乎没有明显的限制。通常更喜欢20-60米的深度,也可以沿着海岸线探访浅水区或潜入300米寻找食物。它们在高纬度地区有相当高的栖息密度,特别是在猎物充足的海域。 [10] 它们的移动情形普遍与追踪猎物...
已经有359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虎鲸 hǔ jīng Orcinus o
虎鲸(学名:Orcinus orca):是哺乳纲、海豚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头部呈圆锥状,没有突出的嘴喙。身体大小、鳍肢大小和背鳍高度有明显的性二型。大而高耸的背鳍位于背部中央,雄性成体的背鳍直立,高可达1.0-1.8米,雌性的背鳍明显地镰刀形,高低于1米。胸鳍大而宽阔,大致呈圆形。上、下颚各有10-...
已经有199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布氏鲸的种群现状如何?
国际捕鲸委员会(IWC 1996)将北太平洋的布氏鲸活动海域分为三块:北太平洋西部(西经150以西,南纬2以北)、热带太平洋东部(西经150以东,南纬10以北)、中国东海和加利福尼亚湾。南半球则被分为:南太平洋西部(西经150以西,不包括所罗门群岛海域)、南太平洋东部(西经150以东,南纬10以南)...
已经有102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布氏鲸的保护级别状态
列入《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附录Ⅱ。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鲸目*其它鲸类)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数据缺乏...
已经有93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布氏鲸怎么进行繁殖?
日本高知县沿岸的东海海域,春季有时看到与仔鲸相伴的雌鲸,但这并不能证明它们在此产仔。在大洋中的地方种群,交配和产仔的高峰在冬季。南非地方种群的妊娠期约11个月,新生仔鲸长约4m。哺乳期约6个月,仔鲸断乳时体长约7m。西北太平洋地方种群雄性在11~11.4m达性成熟,雌性在11.6~11.8m。...
已经有65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鳀鲸生活习性特点及分布范围特征
栖息环境主要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在水温高于16.3摄氏度的热带和温带水域终年都可看到布氏鲸类。 生活习性它们不集成大群,北太平洋的布氏鲸类通常单独或2~3头为一群,12头是最大的群。它们的喷潮高约3~4m。通常呼吸4~5次后,做一次长潜水。有时在水下呼气,然后出水,此时几乎无喷潮。极少见到它们在潜...
已经有110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布氏鲸 bù shì jīng Bala
布氏鲸(学名:Balaenoptera brydei)背部深灰色,腹面黄白色,平均长度12米,雌性比雄性长0.3米左右,头顶有两个气孔,气孔与头部尖端之间有三个平行突起,鳍相对较小,背鳍突出,呈镰刀状,下颚顶部有两排鲸须板,数量约有300个。...
已经有166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长吻真海豚 zhǎng wěn zhēn hǎi tún Delphinus capensis
- 短吻真海豚 short-beaked common dolphin duǎn wěn zhēn hǎi tún
- 真海豚 zhēn hǎi tún common dolphin
- 印太瓶鼻海豚 yìn tài píng bí hǎi tún Tursiops aduncus
- 瓶鼻海豚 píng bí hǎi tún ursiops truncatus 宽吻海豚
- 长吻原海豚 zhǎng wěn yuán hǎi tún Stenella longirostris
- 短吻飞旋原海豚 duǎn wěn fēi xuán yuán hǎi tún Stenella clymene
- 花斑原海豚 huā bān yuán hǎi tún Stenella frontalis 大西洋点斑原海豚
- 热带点斑原海豚 rè dài diǎn bān yuán hǎi tún Stenella attenuata
- 条纹原海豚 tiáo wén yuán hǎi tún Stenella coeruleoal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