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TAG标签
-
为什么欧洲称泥鳅为‘气候鱼’?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
已经有60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江鳅 jiāng qiū
江鳅是鳅鱼的一种。江鳅状似鳝而小,锐首圆身,青黑色,鳞极细小,埋没皮下几不可见;一种生长在热带的鲶鱼科鱼类生存在热带的沼泽,水塘,江,河,湖都有,比如云南等地,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不易死亡。云南本地品种体型较小发黄,外来进口品种体型较大发黑。未来品种来自埃及,因为生命力极强在无水的情况下任然可...
已经有74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条鳅的品种分类特点解读
侧带条鳅俗名:侧带条鳅产地及产期:分布于元江水系。介绍:口呈弧形。唇薄,唇面一般无皱褶。上颌中部齿状突起发达。第1鳃弓内侧鳃耙10-13枚。仅在背鳍之后有细鳞分布。侧线完全,体侧中轴具一宽的褐色纵带。60毫米以下的个体在体背和体侧具8-10条黑褐色斑纹,随个体生长,横斑消失。小型鱼类,生活于水流湍急...
已经有69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条鳅 tiáo qiū
条鳅类为底栖性鱼类,似鲇高原鳅为条鳅类中最大的种,体长可超过600毫米,重1.5千克以上。生活适应能力特别强,有些高原条鳅在小水体里能生长繁殖。我国有许多亚种。...
已经有60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鲯鳅的繁殖人工养殖技术技巧注意事项
繁殖方式鲯鳅生长十分迅速,一般四五个月就能达到完全的性成熟,体长 20 厘米左右就能交配产卵,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已被人工养殖。人工养殖鲯鳅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常见的中层鱼类,该鱼分布于全球各大洋温暖水域,它对温度和盐度的适用性广而强。鲯鳅作为食用鱼,肉质白,味道淡,适合做成生鱼片、腌渍、鱼丸或鱼松...
已经有107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鲯鳅 Coryphaena hippurus (Linnaeus, 1758) qí qiū
鲯鳅,学名:Coryphaena hippurus (Linnaeus, 1758),是鲯鳅科鲯鳅属的一种大洋性鱼类,体较大体延长侧扁,前部高大,向后渐变细。头大,背部很窄,成鱼头背几呈方形,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成长而越明显,尤以雄鱼为甚。口大,端位;下颌略突出上颌。上下颌、锄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齿。...
已经有65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北鳅 Lefua costata(Kessler) běi qiū
北鳅 Lefua costata(Kessler) běi qiū ,须4对,较长。前鼻孔形成一短的管状突起,末端延长成须,前、后鼻孔分开。体被细鳞,无侧线。体侧的褐色纵纹在雄性个体中更为明显和延长。鳔后室游离于腹腔,呈长卵圆形,前端通过一细管和鳔前室相连。...
已经有57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花鳅的种类品种大全图片分类详解
中国所属花鳅亚科中文名称拉丁文名称1.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2.沙花鳅Cobitis arenae3.大斑花鳅Cobitis macrostigma4.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5.马头小刺眼鳅Acantopsis choirorhynchos6.条纹花鳅Cob...
已经有83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花鳅 Cobitis taeniaLinnaeus,1758 huā qiū
花鳅是鲤形目鳅科的一种亚科。世界有15属约25种和亚种,通称花鳅。花鳅身体细长,侧扁或稍侧扁;身体和头部有细鳞或裸露;颅顶像人类一样,有囟门;眼下刺分叉;颏叶发达,中间由1条纵沟隔成为左、右2片,外缘锯齿状或呈须状,有须3对或5对,其中吻须2对,分生,呈1行排列,口角须1对,颏须2对,但有些也没有;...
已经有68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民间钓泥鳅的方法与技巧,三种简要方法【推荐】
钓泥鳅常用钓法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 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厘米深处越冬。泥鳅杂食性,成鳅以摄食植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当河水或坑塘干涸 后,水底的淤泥已经开始龟裂,其他鱼类一般都已死亡,...
已经有752人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