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环章鱼Hapalochlaen maculosa lán huán zhāng yú
中文名 | 蓝环章鱼 | 目 | 八腕目 |
拉丁学名 | Hapalochlaen maculosa | 体长 | 约21cm |
别名 | 蓝圈章鱼,豹纹章鱼 | 科 | 章鱼科 |
界 | 动物界 | 种 | 抹香鲸属 |
门 | 软体动物门 | 属 | 蓝环章鱼属 |
纲 | 头足纲 | 分布 | 澳洲新南威尔士海域 |
亚纲 | 汉语拼音 | mò xiāng jīng |
蓝环章鱼(学名:Hapalochlaen maculosa),隶属于章鱼科,俗称蓝圈章鱼,豹纹章鱼广泛分布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海域中,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臂跨不超过15厘米。可以饲喂小鱼、蟹、虾及甲壳类动物,会用很强的毒素(河豚毒素)麻痹猎物。在海洋中,蓝环章鱼属于剧毒生物之一,被这种小章鱼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但这种章鱼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很大的威胁。
Blue ring octopus (scientific name: hapalochlaen maculosa), belonging to the octopus family, commonly known as blue ring octopus, leopard octopus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Taiping sea area between Japan and Australia. It is a very small octopus species with an arm span of no more than 15 cm.
形态特征
蓝环章鱼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臂跨不超过15厘米。它的体型只有高尔夫球大小,体表为黄褐色,因此很容易隐身于周边环境中。它们通常生活在海边,因为身体上鲜艳的蓝环而得名。遇到危险时,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信号。这种章鱼个头虽小,但分泌的毒液足以在一次啮咬中就夺人性命。由于还没有解毒剂,因此它是已知的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它尖锐的嘴能够穿透潜水员的潜水衣。
蓝环章鱼的神经细胞已经分化——它们就像电话线一样,组成了网络,将信息迅速传递到身体的任何部位电脉冲沿着神经细胞传递,直到它们到达了与另外一个细胞的接点。然后产生一种特定的化学物质,跳过两个细胞间的空隙,在另一边的细胞接受了这种化学物质,并产生了携带住处的新电脉冲。发生在这些接点的过程对于大脑反信息传递给肌肉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习性
蓝环章鱼个性害羞,喜爱躲藏在石下,晚上才出来活动和觅食。如果遇到危险,它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蓝环章鱼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臂跨不超过15厘米。蓝环章鱼主要栖息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洋海域中。
蓝环章鱼的毒性可以由它自身的颜色显示出来。它的皮肤含有颜色细胞,可以随意改变颜色,通过收缩或伸展,改变不同颜色细胞的大小,蓝环章鱼的整个模样就会改变。因此当蓝环章鱼在不同的环境中移动时,它可以使用与环境色相同的保护色。如果它受到威胁,它们身上的蓝色环就会闪烁,蓝环章鱼因此得名。这些蓝色环上的细胞密布着反射光形成的灿烂而有颜色的水晶。蓝环章鱼利用这些独一无二的环对其他生物发出警告,自己拥有致命武器。
蓝环章鱼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很大的威胁。大多数对人类的攻击发生在蓝环章鱼从水中提起来或被踩到的时候。另一种头足纲动物-火焰乌贼也能制造与蓝环章鱼相似的毒素。
属种
有三种已确认的种,第四种(H.nierstraszi)还在研究中。
大蓝圈章鱼(GreaterBlue-ringedOctopus,Hapalochlaenalunulata)
南蓝圈章鱼(SouthernBlue-ringedOctopus,Hapalochlaenamaculosa)或称小蓝圈章鱼
蓝纹章鱼(Blue-linedOctopus,Hapalochlaenafasciata)
生长繁殖
蓝环章鱼雌雄异体。雄体具一条特化的腕,称为化茎腕或交接腕,用以将精包直接放入雌体的外套腔内。
每当繁殖季节,雌章鱼产卵,长约0.3公分(1/8寸),总数在10万以上,产於岩石下或洞中。孵化期间雌体守护在卵旁,用吸盘将卵弄干净,并用水将卵搅动。雌性章鱼一次性产卵后需要幼体于4~8周后孵出。[4]幼章鱼形状酷似成体而小,孵出后需随浮游生物漂流数周,然后沉入水底隐蔽。
分布范围
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洋海域中到处都栖息。
毒性毒理
蓝环章鱼与箱水母是两种最毒的海洋生物,它体内的毒液可以在发作后数分钟内置人于死地,医学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人被这种章鱼蜇刺后几乎没有疼痛感,一个小时后,毒性才开始发作。幸运的是蓝环章鱼并不好斗,很少攻击人类。
蓝环章鱼是已知毒性最猛烈的有毒动物之一。尽管体型相当小,一只蓝环章鱼所携带的毒素却足以在数分钟内一次杀死26名成年人。而还无有效的抗毒素来预防它。章鱼的毒液能阻止血凝,使伤口大量出血,且感觉刺痛,最后全身发烧,呼吸困难,重者致死,轻者也需治疗三四周才能恢复健康。
蓝环章鱼的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它对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是非常致命的,其中包括我们人类。当生物被章鱼攻击后,毒素在被攻击对象体内干扰基自身的神经系统,造成神经系统紊乱,这种神经系统的紊乱往往是致命的。在毒素注射到生物体内时,有毒分子会迅速扩散,毒素会破坏生物体的生命系统,每一个有毒分子都在寻找生物体内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的地方,在那里,它们会拦截指挥肢体运动的特定化学物质支传递信息,神经系统由此被破坏,被攻击对象的整个神经系统瘫痪,虽然还活着,却已经无力反抗,任由蓝环章鱼摆布。在人体内,蓝环章鱼的毒素侵害着所有受人脑支配的肌肉,被攻击的人虽然神志清醒,却不能交流,不能呼吸。如果不做人工呼吸的话,他会渐渐窒息。 不过大多数是麻痹后被淹死
蓝环章鱼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一种血清素、透明质酸酶、胺基对乙酚、组织胺、色胺酸、羟苯乙醇胺、牛磺酸、乙酰胆碱和多巴胺。主要的神经毒素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称作maculotoxin的物质,但确认是河豚毒素;这种毒素也可以在河豚和芋螺的体内找到。河豚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末稍有麻痹作用,会阻断肌肉的钠通道,使肌肉瘫痪,并导致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河豚毒素的毒性较氰化钠大10000倍,0.5mg即可致人中毒死亡。河豚毒素毒性稳定,加热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蓝环章鱼的毒素存在于它的唾液腺中,然而,它的毒素不是由其自身分泌的,而是由存在于唾液腺中的病毒粒子引起的。病毒粒子在自然界中是不能独立存活的,它寄生在章鱼的唾液腺里,当章鱼攻击其他生物时,病毒粒子进入到生物体内,而发挥它的毒性作用。
急救措施
遭蓝环章鱼啮咬的第一时间急救方式是按住伤口并施以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急救必须持续,直到伤患恢复到能够自行呼吸的状态为止;而这往往需要数小时之久。即使是在医院,也只能够对伤患进行呼吸与心跳的维持治疗,直到毒素浓度因身体代谢而降低。儿童因体型较小,若遭啮咬症状会最严重。若在发绀以及血压降低的症状出现之前就施以人工呼吸治疗,伤患就可能保住性命。成功撑过24小时的伤患,多半能够完全康复。即使伤患已无反应,也应立即且全程施以循环辅助;因为河豚毒素会瘫痪肌肉,伤患即使神智清楚也无法呼吸或做出任何反应。
世界纪录
最有毒的头足类动物:某些种类的蓝环章鱼携带一种名为河豚毒素(TTX)的强效神经毒素,仅唾液腺的毒液就足以麻痹甚至杀死一个成年人。它们虽然可以咬人,但不具有攻击性,只是喜欢通过皮肤上明亮的图案来警告捕食者。人们在澳大利亚、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海岸都曾发现过它们的身影。(吉尼斯世界纪录)
版权:《蓝环章鱼Hapalochlaen maculosa lán huán zhāng yú 》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 上一篇: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 尖牙鱼Anoplogaster jiān yá yú
相关文章
- 皇带鱼 Regalecus glesne huáng dài yú 摇桨鱼
- 黄唇鱼 huáng chún yú Bahaba taipingensis
- 梭子鱼 suō zi yú Barracuda 海狼鱼 麻雀锦
- 油锥 yóu zhuī Castanopsis oleifera G. A. Fu
- 黑鲷 hēi diāo
- 侏儒鲨 yìng bèi zhū rú shā Spined Pygmy Sharks 硬背侏儒鲨
- 白带鱼 bái dài yú Trichiurus lepturus(Linnaeus, 1758)
- 蓝侧海猪鱼 lán cè hǎi zhū yú Leptojulis cyanopleura (Bleeker, 1853)
- 线副唇鱼 xiàn fù chún yú Paracheilinus octotaenia (Fourmanoir, 1955)) 八线副唇鱼
- 麦氏副唇鱼 mài shì fù chún yú Randall et Harmelin-Vivien,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