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是指由鱼卵孵化的小鱼,叫水花、水花苗,也叫鱼苗、鱼花、也称为海花。欢迎访问水花网,鱼花网,为爱鱼者免费提供鱼之分类,习性,喂养等信息!

鱼花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观赏鱼 > 淡水观赏鱼

淡水观赏鱼

唐鱼 Tanichthys albonubes táng yú

发布时间:03-02 淡水观赏鱼 阅读编辑:渔者
唐鱼​(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是鲤科、唐鱼属鱼类。为很小型的淡水鱼,最大雄性成鱼体长约25毫米,雌鱼仅约30毫米。 喜体细小,长而侧扁,体高约等于头长。腹部圆,无腹棱。吻短而圆钝。口小,亚上位。眼大,侧上位。眼后头长显著大于吻长。眼间距约为吻长之2倍。体被圆鳞,鳞片中等大小,未见有侧线。生活时体色艳丽多彩。其体色及斑纹随产地、雌雄性别和饲养条件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异。一般体背棕色,腹面银白,沿体侧中部有1道金黄色或银蓝色纵行条斑,在条斑上下各有数道深棕色线纹。尾柄基部郁红色圆斑。虹膜金黄。背鳍基部红色,上杂黄、蓝斑点;其他各鳍黄绿,边缘透明。固定标本体背棕黑色,腹面灰白,沿体侧中轴有1道黑色条纹与尾鳍基部的黑斑相连,鳞片上带有小黑点,其余色彩消褪。...文章源自鱼花网【www.fishbkw.com】-https://fishbkw.com/c/670.html
唐鱼 Tanichthys albonubes táng yú
中文名唐鱼鲤形目
拉丁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亚目鲤亚目
别名白云山鱼、白云金丝鱼、金丝鱼、红尾鱼、广东细鲫、潘氏细鲫鲤科
动物界唐鱼
脊索动物门唐鱼属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分布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和越南
硬骨鱼纲汉语拼音táng yú 
说明:该表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渔者|编辑整理!

唐鱼(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是鲤科、唐鱼属鱼类。为很小型的淡水鱼,最大雄性成鱼体长约25毫米,雌鱼仅约30毫米。  喜体细小,长而侧扁,体高约等于头长。腹部圆,无腹棱。吻短而圆钝。口小,亚上位。眼大,侧上位。眼后头长显著大于吻长。眼间距约为吻长之2倍。体被圆鳞,鳞片中等大小,未见有侧线。生活时体色艳丽多彩。其体色及斑纹随产地、雌雄性别和饲养条件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异。一般体背棕色,腹面银白,沿体侧中部有1道金黄色或银蓝色纵行条斑,在条斑上下各有数道深棕色线纹。尾柄基部郁红色圆斑。虹膜金黄。背鳍基部红色,上杂黄、蓝斑点;其他各鳍黄绿,边缘透明。固定标本体背棕黑色,腹面灰白,沿体侧中轴有1道黑色条纹与尾鳍基部的黑斑相连,鳞片上带有小黑点,其余色彩消褪。

百度翻译提供:

Tangyu (scientific name: Tanichthys albanubes) is a fish of Cyprinidae and Tangyu genus. It is a very small freshwater fish. The largest adult male is about 25 mm long and the female is only about 30 mm long.

唐鱼多栖息在山区清澈的溪流流水的环境中。习性较胆大,性活泼、温和。虽分布于亚热带,尚能耐寒,当水温低至5℃时,仍能正常生活。为杂食性小型鱼类,以食浮游动物和腐殖质为主。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和越南;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山涧小溪之中。

形态特征

背鳍Ⅲ-6;臀鳍Ⅲ-7~8;胸鳍Ⅰ-9~11;腹鳍Ⅰ-6。沿体侧正中纵列鳞30~32;背鳍起点至腹鳍基部横列鳞7~8行;背鳍前鳞15~16;围尾柄鳞12。第一鳃弓外侧鳃耙8。下咽齿2行,2·5~5·2或1·5~5·1。脊椎骨4+29~30。

体长为体高的4.2~5倍,为头长的4.2-4.8倍,为尾柄长的3.9~4.2倍,为尾柄高的8.2~8.7倍。头长为吻长的5.0~6.0,为眼径的2.6~3.0。为眼间距的2.1~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2倍。 

唐鱼为很小型的淡水鱼,最大雄性成鱼体长约25毫米,雌鱼仅约30毫米。 [4]  喜体细小,长而侧扁,体高约等于头长。腹部圆,无腹棱。吻短而圆钝。口小,亚上位。口裂下斜,下颌突出,前端无瘤状突,上颌中央也无缺刻。无口须。眼大,侧上位。眼后头长显著大于吻长。眼间距约为吻长之2倍。体被圆鳞,鳞片中等大小,未见有侧线。

鳍短,起点显著在腹鳍之后,距吻端的距离显著大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末端稍钝,向后远不及腹鳍起点。腹鳍短小,末端可达肛门。肛门接近臀鳍起点。臀鳍接近与背鳍相对,起点约在背鳍第二或第三根分枝鳍条基部之垂直下方。尾鳍叉形,末端稍尖。

下咽骨弧形,较窄。咽齿纤细,末端略带钩状。鳃耙短而稀疏。缥2室,后室较前室为长。腹膜灰白。 

生活时体色艳丽多彩。其体色及斑纹随产地、雌雄性别和饲养条件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异。一般体背棕色,腹面银白,沿体侧中部有1道金黄色或银蓝色纵行条斑,在条斑上下各有数道深棕色线纹。尾柄基部郁红色圆斑。虹膜金黄。背鳍基部红色,上杂黄、蓝斑点;其他各鳍黄绿,边缘透明。固定标本体背棕黑色,腹面灰白,沿体侧中轴有1道黑色条纹与尾鳍基部的黑斑相连,鳞片上带有小黑点,其余色彩消褪。

生活习性

唐鱼多栖息在山区清澈的溪流流水的环境中。习性较胆大,性活泼、温和。虽分布于亚热带,尚能耐寒,当水温低至5℃时,仍能正常生活。为杂食性小型鱼类,以食浮游动物和腐殖质为主。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和越南;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山涧小溪之中。在中国香港、澳门,以及欧洲已有饲养。

繁殖方式

在水温约23.3℃时产卵繁殖,卵无基性,为沉性卵,产卵后约2天仔鱼即孵出。孵出约35日龄卵黄耗尽即能积极索食。产卵期为春季到秋季。亲鱼在春夏季可以繁殖2次以上。雌亲鱼一次只产数十枚卵。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5月20日)——极危(CR)。

主要价值

该鱼体小,色艳丽和易养,是水族馆和家庭中很好一种观赏鱼类。


文章源自鱼花网【www.fishbkw.com】-https://fishbkw.com/c/670.html

版权:《唐鱼 Tanichthys albonubes táng yú 》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