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娘鱼的TAG标签
-
六线豆娘鱼 liù xiàn dòu niáng yú
六线豆娘鱼,Abudefduf sexfasciatus (Lacepède, 1801),鲈形目雀鲷科豆娘鱼属的一种鱼类。 为观赏鱼类和食用鱼类。常成群出现。这种雀鲷会经常巡游海面,因此,也成为潜水摄影的常客。也是国内外大型水族馆里的常客。...
已经有97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七带豆娘鱼 qī dài dòu niáng yú
岩豆娘鱼,Abudefduf saxatilis (Linnaeus, 1758),雀鲷科豆娘鱼属的一种鱼类。成鱼体呈卵圆形而侧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鳞,后缘则平滑;前鳃盖骨后缘亦平滑。...
已经有105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岩豆娘鱼如何进行繁殖?
岩豆娘鱼雄性达到10厘米的长度时性成熟,雌性达到8厘米的长度时性成熟。产卵发生在岩石、沉船、桩和礁石露头上,雄性在那里准备巢穴。在牙买加,产卵期为11月至次年4月,而在巴哈马,产卵期为6-8月。求爱仪式包括雄性在早上主动追逐雌性。在这段时间内,雄性筑巢。岩豆娘鱼在产卵期间,大约有200000个卵被释...
已经有1236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岩豆娘鱼有哪些生活习性?
岩豆娘鱼通常形成多达数百只的大型摄食群。这些群体在1-15米深度的浅礁上游动。黄昏前,鱼群在水柱中保持低位,随着夜幕的临近,鱼群散开,寻找礁石中的洞穴和缝隙。那些在洞穴中定居的岩豆娘鱼头朝外,在原地盘旋,而那些在洞穴中避难的岩豆娘鱼则斜靠在某物上。洞穴隐藏者呈现暗颜色阶段。幼鱼生活在特定的栖息地,经...
已经有66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岩豆娘鱼 yán dòu niáng yú
岩豆娘鱼(学名:Abudefduf saxatilis)是雀鲷科、豆娘鱼属鱼类。是一条小圆形鱼,身体向侧面压缩。鼻子的每一侧都有一个鼻孔,而不像蝴蝶鱼和刺蝴蝶鱼那样只有两个。口小而末端。岩豆娘鱼的最大长度约为23厘米,最大重量重达0.2千克。身体有两个颜色阶段:浅色阶段是岩豆娘鱼在浅沙底上方或在礁...
已经有99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黄尾豆娘鱼 huáng wěi dòu niáng yú Abudefduf notatus
黄尾豆娘鱼,又称黄尾雀鲷、暗色雀鲷,俗名为厚壳仔,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雀鲷科的其中一种。本鱼栖息于沿岸较浅处的岩礁区,通常都在其避难所附近活动,大多数尾一小群,机警性高,不易亲近。属杂食性,以藻类及浮游生物为食。...
已经有88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南非豆娘鱼 nán fēi dòu niáng yú
南非豆娘鱼,Abudefduf natalensis。 分布在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仅在毛里求斯(Mauritius,非洲岛国)和留尼旺岛(Reunion,印度洋西南面的一个法属火山岛)一带海域。...
已经有1008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珍珠豆娘鱼 zhēn zhū dòu niáng yú Abudefduf margariteus
珍珠豆娘,别名: 珍珠军士 ,英 文 名: pearly Sergeant。 分布在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仅在毛里求斯(Mauritius,非洲岛国)和留尼旺岛(Reunion,印度洋西南面的一个法属火山岛)一带海域。...
已经有77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浅共豆娘鱼 qiǎn gòng dòu niáng yú Abudefduf luridus
劳伦氏豆娘鱼,Abudefduf lorenzi,分布于中西太平洋区,由菲律宾至所罗门群岛,北至日本。台湾发现于兰屿。 体呈卵圆形而侧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鳞,后缘则平滑;前鳃盖骨后缘亦平滑。体被大栉鳞;侧线之有孔鳞片20-21个。...
已经有900人阅读 查看更多 -
劳伦氏豆娘鱼 láo lún shì dòu niáng yú
劳伦氏豆娘鱼,Abudefduf lorenzi,分布于中西太平洋区,由菲律宾至所罗门群岛,北至日本。台湾发现于兰屿。 体呈卵圆形而侧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鳞,后缘则平滑;前鳃盖骨后缘亦平滑。体被大栉鳞;侧线之有孔鳞片20-21个。...
已经有801人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