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鱼 lóng tóu yú
中文名 | 龙头鱼 | 目 | 仙女鱼目 |
拉丁学名 | Harpadon nehereus | 亚纲 | |
别名 | 第鱼、水潺、狗母鱼、虾潺、龙头鲓、丝丁鱼、九肚鱼 | 科 | 合齿鱼科 |
界 | 动物界 | 种 | 龙头鱼 |
门 | 脊索动物门 | 属 | 龙头鱼属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分布 | 印度洋至西太平洋 |
纲 | 硬骨鱼纲 | 汉语拼音 | lóng tóu yú |
龙头鱼(学名:Harpadon nehereus)是龙头鱼科、龙头鱼属的一种鱼类。体延长而柔软,前部较粗大,向后而逐渐侧扁而细。头中大,背部圆滑,头长大于体高。吻甚短,前端圆钝形。眼细小。口大,斜裂;上颌骨末端延伸至鳃孔前缘;两颌齿呈带状,部分弯曲,互不对称;锄骨、腭骨及舌上均具齿;口闭合时,颌骨齿向外露。体前部裸露无鳞,后部被细小圆鳞,鳞薄,易脱落;侧线中直。背鳍单一,与腹鳍相对,具软条11-13;脂鳍细小;胸鳍细长,其长大于头长;尾鳍三叉形。体呈灰乳白色;头背部及两侧半透明状,具淡灰色小点。各鳍灰黑色,有时腹及臀鳍色淡。
龙头鱼为沿海中、下层鱼类。栖息于长汇口佘山及杭州湾近海一带,水深一般50米以内,泥沙底海域常年可见。肉食性鱼类,主要以食鳗、小公鱼、棱鳗、小沙丁鱼、大黄鱼的幼鱼等小型鱼类。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包括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台湾地区及东印度洋海域。在中国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河口海域,以及台湾南部及西部海域。
形态特征
成鱼
背鳍11-13;臀鳍13-15;胸鳍10-11;腹鳍9;尾鳍15-17。侧线鳞40-45。鳃耙50-65。幽门盲囊16-20。鳃盖条骨18-26。脊椎骨42-45。体长为体高5.0-7.8倍,为头长4.7-5.1倍。头长为吻长7.6-12.3倍,为眼径8.6-10.9倍,为眼间隔3.5-4.5倍。
体柔软,延长侧扁,躯干部较粗,尾部渐细。头中等大,头长大于体髙。吻甚短,前端钝圆形。眼小,前上位,近吻端。脂眼睑发达。眼间隔中央圆凸。前鼻孔具鼻瓣,后鼻孔呈椭圆形。口大、前位,口裂倾斜,其长超过头长之半。下颔长于上颌。两颌腭骨和犁骨具针尖状小牙带,大小不 ,部分牙末端呈弯钩状,能倒伏,口闭时颌骨牙外露。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假鳃不很明显。鳃耙呈短针状。腹部圆、无棱。无鳔。体前部光滑无鳞,后部被细小圆鳞,鳞薄而易脱落。侧线稍直,呈管状,向后延伸达尾鳍中叉的前端。
背鳍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脂鳍小位于臀鳍后部上方。臀鳍起于腹鳍与尾鳍起点之中间。胸鳍位髙,其长大于头长,向后伸达背鳍前部下方。腹鳍长,其长大于胸鳍长。尾鳍三叉形、上下叶长于中叶
新鲜时体呈乳白色,虹瞳金黄色,头背部和两侧呈半透明状,具淡灰色小黑点,腹前部淡银白色,各鳍灰黑色。
幼鱼
全长25.2毫米稚鱼,体较长而侧扁,肛门位于紧蛞臀鳍正前方,口裂大,下颌较上颌突出,前鳃盖骨显著前倾,各鳍均较长,脂鳍长,从鳃盖至臀鳍前腹侧具7对黑色素,稚鱼夏秋间在吕四近海可采到。
版权:《龙头鱼 lóng tóu yú 》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皇带鱼 Regalecus glesne huáng dài yú 摇桨鱼
- 黄唇鱼 huáng chún yú Bahaba taipingensis
- 梭子鱼 suō zi yú Barracuda 海狼鱼 麻雀锦
- 油锥 yóu zhuī Castanopsis oleifera G. A. Fu
- 黑鲷 hēi diāo
- 侏儒鲨 yìng bèi zhū rú shā Spined Pygmy Sharks 硬背侏儒鲨
- 白带鱼 bái dài yú Trichiurus lepturus(Linnaeus, 1758)
- 蓝侧海猪鱼 lán cè hǎi zhū yú Leptojulis cyanopleura (Bleeker, 1853)
- 线副唇鱼 xiàn fù chún yú Paracheilinus octotaenia (Fourmanoir, 1955)) 八线副唇鱼
- 麦氏副唇鱼 mài shì fù chún yú Randall et Harmelin-Vivien,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