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鳗 láng mán Anarrhichthys Ocellatus
中文名 | 狼鳗 | 目 | 鲈形目 |
拉丁学名 | Anarrhichthys Ocellatus | 亚目 | |
别名 | 晴斑鳗狼鱼、龙鳗 | 科 | 鳗鲷科 |
界 | 动物界 | 种 | 狼鳗 |
门 | 脊索动物门 | 属 | 鳗狼鱼属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分布 | 日本海、俄罗斯、阿拉斯加南岸、阿留申群岛、美国和加拿大 |
纲 | 硬骨鱼纲 | 汉语拼音 | láng mán |
狼鳗是鲈形目狼鳚科鳗狼鱼属鱼类,又称晴斑鳗狼鱼、龙鳗。 体延长,呈鳗型,前部亚圆型,尾部侧扁,左右对称。头部近似梯形,较大;下颌略长于上颌;无颏须;唇厚而柔软,向外褶出;鼻孔1对,位于眼前侧,无膜覆盖;眼较大,位于头部两侧,两眼突出,在同一水平线上;各鳍无棘,均为不分枝鳍条,背鳍、臀鳍和胸鳍较大,尾鳍小。体表呈灰黑色,头部、背部和背鳍有若干类似眼睛状的黑色圆斑。
狼鳗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海域,如日本海、俄罗斯、阿拉斯加南岸、阿留申群岛、美国和加拿大的西海岸甚至北极海域。常栖息于海平面下200米左右的海底,也能适应滨海地区的潮间带礁岩环境。年幼时生活在较浅的海域,成年后转移到海下较深的岩穴当中,蜷曲在黑暗的洞穴里,只有在觅食的时候才会将头伸出洞外。通常以海胆、螃蟹、龙虾、章鱼以及各种贝类为食。4—5龄性成熟,7龄时才能繁殖交配。每年10月到翌年2月间交配繁殖,雌鳗每次产下7000—10000枚卵,孵化期13—16周。
狼鳗生长迅速,营养价值丰富,粗脂肪含量远高于大多数北方海水养殖鱼类。近些年,其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性成熟鱼龄高,繁殖周期长,自然资源量较少,市场价格逐渐增高,市场前景广阔。
简介
体长约一至二公尺,胸鳍很大,但却没有腹鳍,有长而曲折的深绿色品种体。有柔软的脊椎但是没有鳍刺,一个大而方的头部。有着一口强而有力的上颚及尖利的獠牙,能轻易撕咬并磨碎猎物。另外,在颚上有厚厚的护垫,可以使它们在压碎贝类和海胆时不至于受伤。平时它们都卷曲在深海岩礁洞穴里,只有在觅食时才会将头伸出洞外。不过根据研究发现,年幼的狼鳗生活在较浅的水域,成长后才会转移到海下较深的岩穴中生活,并且将自己卷曲在黑暗的洞穴里,想要发现狼鳗的就通常只有在它们觅食的时候将头伸出洞外,不过因为狼鳗有着极为丑陋的外表,当它们现身时会令许多人被它们的样子给吓到,也就有了很多人误以为是怪兽。成年的狼鳗能长到2.5米长,据说它们很有勇气,敢于从潜水员的手中拿取食物。还有很强的攻击性,会经常在夜里互相撕咬。
经常被归类于鳚科鱼。也会出现绿色品种,通常是褐色带有绿色斑点。需要250升以上的水族箱,提供藏身地点。缸要加密封的盖防止其逃跑。可以放入珊瑚缸,但会吃掉一些小鱼和甲壳类动物。食物包括各种动物性饵料,像小海鱼、切碎的贝肉及对虾等。
版权:《狼鳗 láng mán Anarrhichthys Ocellatus》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中村氏六鳃鲨 zhōng cūn shì liù sāi shā Hexanchus nakamurai
- 灰六鳃鲨 huī liù sāi shā Hexanchus griseus
- 狼鳗 láng mán Anarrhichthys Ocellatus
- 科氏异须鲨 Heteroscyllium colcloughi (Ogilby, 1908) kē shì yì xū shā
- 瓦氏长须鲨 wǎ shì zhǎng xū shā
- 鲸鲨 jīng shā Rhincodon typus
- 巨齿鲨 jù chǐ shā Carcharocles megalodon(Agassiz,1843)
- 白斑乌贼 ,bái bān wū zéi,Sepia latimanus
- 独角鲸 Monodon monoceros dú jiǎo jīng 一角鲸
- 儒艮 rú gèn Dugong du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