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是指由鱼卵孵化的小鱼,叫水花、水花苗,也叫鱼苗、鱼花、也称为海花。欢迎访问水花网,鱼花网,为爱鱼者免费提供鱼之分类,习性,喂养等信息!

鱼花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咸水鱼 > 大型鱼

大型鱼

鲣 Katsuwonus pelamis jiān

发布时间:02-16 大型鱼 阅读编辑:渔者
鲣(学名:Katsuwonus pelamis)是鲭科、鲣属下的一种鱼类。体纺锤形,横断面近圆形;吻短,前端尖;背鳍2个,第二背鳍与臀鳍均较小而低,后方各有7-8个小离鳍;尾鳍新月形;体背侧蓝黑色,腹部银白色,腹侧有4-6条明显黑色纵带;最大体长100厘米,一般常见50-60厘米。...文章源自鱼花网【www.fishbkw.com】-https://fishbkw.com/b/410.html
鲣 Katsuwonus pelamis jiān
中文名鲭形目
拉丁学名Katsuwonus pelamis亚纲辐鳍亚纲
别名鲣鱼、正鲣、烟仔、小串、柴鱼、烟仔虎
鲭科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保护级别无危(LC)
分布海洋
辐鳍鱼纲汉语拼音jiān
说明:该表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渔者|编辑整理!

(学名:Katsuwonus pelamis)是鲭科、鲣属下的一种鱼类。体纺锤形,横断面近圆形;吻短,前端尖;背鳍2个,第二背鳍与臀鳍均较小而低,后方各有7-8个小离鳍;尾鳍新月形;体背侧蓝黑色,腹部银白色,腹侧有4-6条明显黑色纵带;最大体长100厘米,一般常见50-60厘米。

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国的南海和台湾海域;大洋性下层鱼类,游泳速度快,常集群于下层;以鱼类、甲壳类及软体动物为食。

百度翻译提供:

Bonito (scientific name: Katsuwonus pelamis) is a kind of fish belonging to bonito in mackerel family. The body is spindle shaped, and the cross section is nearly circular; Snout short, tip pointed; There are 2 dorsal fins, the second dorsal fin and gluteal fin are small and low, and there are 7-8 small detached fins in the rear respectively; Caudal fin Crescent; The dorsal side of the body is blue black, the abdomen is silver white, and there are 4-6 obvious black longitudinal bands on the ventral side; The maximum body length is 100 cm, generally 50-60 cm.

形态特征

,体纺锤形,横切面近圆形,幼鱼横切面为侧扁,背缘和腹缘圆钝,浅弧形,尾柄细短,平扁,两侧中央各具一发达的中央隆起靖,尾鳍基部两侧各具2条小的侧隆起靖。叉长为体高4.0-4.3倍,为头长3.1-3.4倍。头长为吻长3.3-3.6倍,为眼径5.9-7.2倍。头中大,稍侧扁。吻尖,大于眼径。眼较小,位近头的背缘。眼间隔宽,微突,约为眼径2倍。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裂缝状,位于眼前方。口中大,前位,斜裂。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不为眶前骨遮盖,后缘伸达眼前缘下方。两颌各具一行细小尖锥牙;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舌中部两侧各具一个三角形皮瓣。鳃孔宽大。前鳃盖骨和鳃盖骨后缘圆形,光滑,无棘。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

体在胸甲部被圆鳞,其余部分均裸露无鳞,在胸鳍基部及上方附近的鳞片特别大,且大部分止于背鳍第十一鳍棘下方,仅后面数行小鳞沿侧线向后伸延,止于背鳍第一小鳍下方。侧线完全,沿背侧延伸,在第二背鳍起点下方呈波形弯曲,伸达尾鳍基。 

背鳍2个,紧相邻;第一背鳍由细弱鳍棘组成,前部鳍棘高于后部鳍棘,第一和第二鳍棘最长,约为头长之半,其余绪棘向后渐短,各鱨棘平卧时可收折于背沟中,第二背鳍小,起点距第一背鳍起点较距尾鳍基为近,后方具8个分离小鳍。臀鳍小,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起点的稍后下方,后方具8个分离小鳍。胸鳍小,略呈三角形,中侧位。腹鳍小,位于胸鳍基底下方,具2腹鳍间突腹鳍间突短于腹鳍长的1/2。尾鳍新月形。成体背侧蓝黑色,腹部银白色,腹侧具4-5条黑色纵带。

栖息环境 

喜好清澈的温暖的表层水域(15-30℃),最深可达260米。鲣平时栖息于水深30米以上、盐度34‰以上、水温20℃以上、水色澄清的暖水海区。 

生活习性 播报

有一个专门的热交换系统,可以使它们的体温保持在周围水温以上。

鲣为大洋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游泳速度敏捷,游泳力很强,可达20千米/小时,常在海上追逐鱼群。不趋光。春季随暖流势力的增强,水温升高,鱼群由南向北洄游,在良好天气时,经常起浮。喜食鳀、沙丁、头足类、甲壳类等,主要在黎明和黄昏进食。是大型中上层鱼类和鲨鱼的重要猎物。在西大西洋通常发现与黑鳍金枪鱼(Thunnus atlanticus)种群混合在一起。 

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地中海东部和黑海没有分布。 

具体分布国家及地区:美属萨摩亚、安哥拉、安圭拉岛、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岛、澳大利亚、巴哈马群岛、孟加拉国、巴巴多斯、比利时、伯利兹、贝宁、百慕大群岛、博内尔岛、萨巴、巴西、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佛得角、开曼群岛、智利、中国、圣诞岛、可可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古巴、库拉索岛、吉布提、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斐济、法国、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冈比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关岛、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印尼、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爱尔兰、意大利、牙买加、日本、肯尼亚、基里巴斯、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耳他、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纳哥、蒙特塞拉特岛、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瑙鲁、荷兰、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新加勒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利亚、纽埃、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葡萄牙、波多黎各、圣赫勒拿、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荷属圣马丁、斯洛文尼亚、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苏里南、瑞典、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多哥、托克劳、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乌拉圭、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越南、美属维尔京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瓦利斯群岛、富图纳群岛、也门。 

繁殖方法 

叉长(鱼体由吻端到尾叉最深点的长度)约于45厘米时成熟,产卵量随着体型的增大而增加,87厘米的雌性在多次分批产卵中可产生高达200万个卵。不同的鱼群成熟时的大小不同,并且在同样大小情况下也有不同的繁殖能力。靠近沿岸产卵,产卵常年在热带水域进行,但产卵季节仅限于非热带水域的夏季(6-7月)。

在太平洋暖水区内都有其仔鱼的分布,从仔鱼出现的时间和海区、结合西南季风海流的流向来看,在中国海南岛南方和东南方广大的海区中都有产卵。鲣没有集中的产卵场,产卵的水温大致在27-29℃之间。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C)。 

主要价值

鲣为相当重要性的经济鱼类,可制成柴鱼、罐头及生鱼片。全世界商业金枪鱼捕获量中有60%是鲣。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03 千卡


文章源自鱼花网【www.fishbkw.com】-https://fishbkw.com/b/410.html

版权:《鲣 Katsuwonus pelamis jiān》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