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形鲳鲹 Trachinotus ovatus luǎn xíng chāng shēn
中文名 | 卵形鲳鲹 | 目 | 鲈形目 |
拉丁学名 | Trachinotus ovatus | 亚纲 | 辐鳍亚纲 |
别名 | 科 | 鲳科 | |
界 | 动物界 | 种 | 卵形鲳鲹 |
门 | 脊索动物门 | 属 | 鲳鲹属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分布 |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温带的海域 |
纲 | 硬骨鱼纲 | 汉语拼音 | luǎn xíng chāng shēn |
卵形鲳鲹(学名:Trachinotus ovatus)是鲹科、鲳鲹属鱼类。体高而侧扁;尾柄细短,侧扁。头小,高大于长,枕骨嵴明显。吻钝,前端几截形, 吻长大于眼径。眼小,前位。脂眼睑不发达。鼻孔每侧2个,紧相邻。口小,前下位,位于眼下缘水平线上,微倾斜。前颌骨能伸缩。鳃孔大。前鳃盖骨和鳃盖骨后缘光滑。鳃盖条7。头部除眼后部有鳞外,余均裸露;体和胸部鳞片多少埋于皮下。第二背鳍与臀鳍有一低的鳞鞘。侧线前部稍呈波状,直线部始于第二背鳍第十鳍条的下方。侧线上无棱鳞,仅有感觉管。第一背鳍具一向前平卧棘(成鱼则埋于皮下)和6短棘,幼鱼棘间有膜相连,成鱼的膜渐退化,成为游离棘;第二背鳍基底长,前部鳍条延长呈镰状。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 同形,前方有2短棘。胸鳍较宽,短于头长。尾鳍分叉。背部蓝青色,腹部银色。体侧无黑点,奇鳍边缘淡黑色。
Trachinotus ovatus (scientific name: Trachinotus ovatus) is a kind of fish belonging to the genus Trachinotus in the family Carangidae. The body is high and flat on the side; The tail handle is thin and short, and the side is flat. The head is small, the height is greater than the length, and the occipital ridge is obvious. The snout is blunt, the front end is several sections, and the snout length is greater than the eye diameter.
卵形鲳鲹是一种暖水性中上层洄游鱼类,在幼鱼阶段,每年春节后常栖息在河口海湾,群聚性较强,成鱼时向外海深水移动。为肉食性鱼类,仔、稚鱼摄食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以桡足类幼体为主;稚、幼鱼取食水蚤、多毛类、小型双壳类和端足类;幼、成鱼以端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蟹类幼体和小虾、小鱼等为食。分布于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温带的海域。鲳
动物学史
随着卵形鲳鲹在中国台湾人工繁殖的成功(林烈堂1989),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开始进行海水池塘养殖和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广东、海南、福建等地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卵形鲳鲹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深圳、湛江、饶平、茂名等地于相继开展卵形鲳鲹人工繁育并达到规模化生产水平。 [4]
形态特征
背鳍Ⅰ,Ⅵ,Ⅰ-19~20;臀鳍Ⅱ,Ⅰ-17~18;胸鳍19;腹鳍Ⅰ-5;尾鳍17。鳃耙 5~6+9。
体长为体高1.8~2.1倍,为头长3.5~3.7倍。头长为吻长4.2~4.5倍,为眼径4.3~4.7倍。尾柄长为尾柄宽1.4~1.6倍。
体高而侧扁;尾柄细短,侧扁。头小,高大于长,枕骨嵴明显。吻钝,前端几截形, 吻长大于眼径。眼小,前位。脂眼睑不发达。鼻孔每侧2个,紧相邻;前鼻孔近圆形;后鼻孔裂缝状。口小,前下位,位于眼下缘水平线上,微倾斜。前颌骨能伸缩。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或稍后下方。上下颌、犁骨和腭骨均有绒毛状齿,长大后齿渐退化。上下唇有许多绒毛状小突起。鳃孔大。前鳃盖骨和鳃盖骨后缘光滑。鳃盖条7。
头部除眼后部有鳞外,余均裸露;体和胸部鳞片多少埋于皮下。第二背鳍与臀鳍有一低的鳞鞘。侧线前部稍呈波状,直线部始于第二背鳍第十鳍条的下方。侧线上无棱鳞,仅有感觉管。
第一背鳍具一向前平卧棘(成鱼则埋于皮下)和6短棘,幼鱼棘间有膜相连,成鱼的膜渐退化,成为游离棘;第二背鳍基底长,前部鳍条延长呈镰状。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 同形,前方有2短棘。胸鳍较宽,短于头长。尾鳍分叉。
背部蓝青色,腹部银色。体侧无黑点,奇鳍边缘淡黑色。
生活习性
卵形鲳鲹是一种暖水性中上层洄游鱼类,在幼鱼阶段,每年春节后常栖息在河口海湾,群聚性较强,成鱼时向外海深水移动。其适温范围为16~36℃,生长的最适水温为 22~28℃,该鱼属广盐性鱼类,适盐范围3~33‰,盐度20‰以下生长快速,在高盐度的海水中生长较慢。该鱼耐低温能力差,昼夜不停地快速游泳,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其越冬期。通常当水温下降至16℃以下时,卵形鲳鲹停止摄食,存活的最低临界温度为14℃,2天的14℃以下温度累积出现死亡。该鱼的最低临界溶氧量为2.5毫克/升,主要是活跃的游泳行为导致。它抗病力强,由混养其他鱼种中发现,如石斑鱼因车轮虫、白点病、皮肤溃疡症,以及黑鲷、黄鳍鲷因鳃病等已大量死亡,而卵形鲳鲹还是正常活泼不受影响。该鱼搬运容易,由养殖池网捕移入水泥池或网箱时,鱼的鳞片不易脱落,不易受伤,耐力极强。在人工培育条件下,稚、幼鱼不会自相残食。
卵形鲳鲹为肉食性鱼类,仔、稚鱼摄食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以桡足类幼体为主;稚、幼鱼取食水蚤、多毛类、小型双壳类和端足类;幼、成鱼以端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蟹类幼体和小虾、小鱼等为食。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体长2厘米的个体能取食搅碎的鱼、虾肉糜,幼、成鱼可投喂鱼、虾片块及人工配合颗粒饵料。卵形鲳鲹属白昼摄食鱼类,因而人工投喂饵料应于早晨或黄昏前进行,也可用自动喷料机喷喂。 在正常的水质条件下,卵形鲳鲹的摄食强度依水温而变动。通常水温16℃以下,卵形鲳鲹完全不摄食,当水温达16~18℃时,才开始少量摄食;水温22℃以上时,积极摄食。
分布范围
海域范围:分布于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温带的海域。 在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美洲热带和温带的大西洋海岸、非洲西岸等水域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海域,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沿岸均有一定的资源量。
国家地区: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比利时、贝宁、佛得角、喀麦隆、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科特迪瓦、丹麦、埃及、赤道几内亚、法国、加蓬、冈比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根西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泽西岛、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纳哥、黑山共和国、摩洛哥、荷兰、尼日利亚、挪威、葡萄牙(马德拉、葡萄牙大陆)、圣海伦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阿森松、圣海伦娜主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西班牙大陆)、瑞典、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多哥、突尼斯、土耳其、英国、西撒哈拉等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3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该鱼肉无刺,肉质细嫩,味鲜美,体色艳丽,具有鲹类的特殊香味,历来被列为名贵食用鱼类,在日本拥有“美味”的极高评价。一般当年养殖,当年即可达到上市商品鱼规格,经济效益显著,因而深受养殖业者欢迎。
版权:《卵形鲳鲹 Trachinotus ovatus luǎn xíng chāng shēn 》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皇带鱼 Regalecus glesne huáng dài yú 摇桨鱼
- 黄唇鱼 huáng chún yú Bahaba taipingensis
- 梭子鱼 suō zi yú Barracuda 海狼鱼 麻雀锦
- 油锥 yóu zhuī Castanopsis oleifera G. A. Fu
- 黑鲷 hēi diāo
- 侏儒鲨 yìng bèi zhū rú shā Spined Pygmy Sharks 硬背侏儒鲨
- 白带鱼 bái dài yú Trichiurus lepturus(Linnaeus, 1758)
- 蓝侧海猪鱼 lán cè hǎi zhū yú Leptojulis cyanopleura (Bleeker, 1853)
- 线副唇鱼 xiàn fù chún yú Paracheilinus octotaenia (Fourmanoir, 1955)) 八线副唇鱼
- 麦氏副唇鱼 mài shì fù chún yú Randall et Harmelin-Vivien,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