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鳅 jí qiū Mastacembelus aculeatus

中文名 | 棘鳅 | 亚纲 | 辐鳍亚纲 |
拉丁学名 | Mastacembelus aculeatus | 目 | 鲈形目 |
别名 | 长吻棘鳅,印度孔龙鱼,象鼻龙,钢鳅,刀鳅,石锥 | 科 | 刺鳅科 |
界 | 动物界 | 属 | 刺鳅属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种 | 棘鳅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分布 | 东南亚地区的泰国、印尼及马来西亚等国家之河流中 |
纲 | 硬骨鱼纲 | 汉语拼音 | jí qiū |
棘鳅(学名:Mastacembelus aculeatus)为刺鳅科初级澹水鱼类。体呈长条状,似泥鳅,吻端尖且向前突出,口下位。背、臀鳍前有一排分离之硬棘。鱼体呈绿褐色,体侧具14-17条不太明显之暗色横带;背鳍基底下方有6-7个黑色镶白边之圆形斑。背鳍基底长由鱼体全长之2/3处直达尾柄,但不与尾鳍相连;无腹鳍;臀鳍亦长几乎与背鳍平行。最大体长可达38公分。
底栖性鱼类,对水质之适应性强,能生活于澹水与半澹咸水区。白天躲藏于砂泥中,夜晚出来觅食,利用长长的鼻子及口挖掘砂泥中的猎物,性喜吃食活饵,包括孑孓、红虫、小型甲壳类甚至蚯蚓,属肉食性鱼类。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泰国、印尼及马来西亚等国家之河流中。
形态特征
身长350毫米。雌雄无明显差异,饲养较易。本鱼的体形极长,颇似鳗鱼,又因眼前下方有小棘,背鳍前部亦有许多分离的小棘,故英文名之为“棘鳗”。咖啡色的身体上,有3-10个不规则的圆形黑斑,口小吻长,且可自由扭转,用此口吻在砂中挖采食物。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的前缘。眼位于头部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为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为超过。上下颌为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又圆,无腹鳍,背鳍与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硬棘,约为31枚-33枚;臀鳍具棘三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太显著。体背为黄褐色,腹部为淡黄。头部从眼上向后有两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到尾鳍基。体背与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及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三十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比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呈淡黄色或灰黄,其余各鳍呈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版权:《棘鳅 jí qiū Mastacembelus aculeatus》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六角恐龙 liù jiǎo kǒng lóng Ambystoma mexicanum 墨西哥钝口螈
- 沙漠鱼 shā mò yú Devil's Hole pupfish魔鳉
- 巨型水虎鱼 jù xíng shuǐ hǔ yú 非洲虎鱼
- 福寿鱼 fú shòu yú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Peters, 1852)
- 奥尼罗非鱼 ào ní luó fēi yú 奥尼鱼
- 红罗非鱼 hóng luó fēi yú 彩虹鲷
- 奥利亚罗非鱼 ào lì yà luó fēi yú Oreochromis aureus
- 尼罗罗非鱼 ní luó luó fēi yú Oreochromis niloticus
- 尼罗河鲈 ní luó hé lú 维多利亚鲈鱼
- 红尾护头鲿 hóng wěi hù tóu cháng Phractocephalushemioliopte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