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锯鳞鱼 kǒng jù lín yú Myripristiscf.kuntee
中文名 | 孔锯鳞鱼 | 目 | 金眼鲷目 |
学名 | Myripristiscf.kuntee | 亚目 | |
别名 | 大目仔 | 科 | 金鳞鱼科 |
界 | 动物界 | 种 | 孔锯鳞鱼 |
门 | 脊索动物门 | 属 | |
纲 | 硬骨鱼纲 | 分布 | 印度-太平洋区 |
亚纲 | 幅鳍亚纲 | 拼音 | kǒng jù lín yú |
孔锯鳞鱼【Myripristiscf.kuntee】鱼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中等侧扁,眼大,口大,鳞片大,俗称大目仔,鱼鳃盖膜上黑褐色斑从鳃裂上缘下达胸鳍基部,本鱼背部呈红色,越往下方颜色越淡,自胸鳍以下则为白色,第一背鳍黄色,第二背鳍、臀鳍鳍条部及尾鳍红色。鱼体长可达到25公分。有孔侧线鳞片37~44片,夜行性,白天单独或成群聚集在礁洞内栖息。栖息范围可从浪拂区浅水域到55公尺深的水域。主要以鱼或甲壳类为食。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之温热带海域,台湾的西南部、南部、东部、北部、东北部、澎湖、小琉球、兰屿、绿岛等海域均可见。
形态特征
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中等侧扁,眼大,口大,鳞片大,俗称大目仔,鳃盖骨下角无强棘且鳃盖后具黑色斜带。头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纹。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颌骨前端外侧有1对颌联合齿,上颌没容纳颌联合齿的深缺刻;颌骨、锄骨及腭骨均有绒毛状群齿。前鳃盖骨后下角无强棘;鳃盖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强弱不一的硬棘。体被大型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数38-43,侧线至背鳍硬棘中间点之鳞片数2.5;胸鳍腋部无小鳞片。背鳍连续,单一,硬棘部及软条部间具深凹,具硬棘X-I,软条15-17。臀鳍有硬棘IV,软条14-16;胸鳍软条15;尾鳍深叉形。体背红色,侧线下的体侧为银粉红色;腮膜后线具宽的深红黑色带,且延伸至胸鳍基部。背鳍硬棘部之上半部偏黄色;馀鳍的上或下半部红色,其他部分色淡;另各鳍前缘为白色。与赤松毬(M.murdjan)相似,但后者的鳃盖后黑色斜带不连续,各鳍均具黑缘,且鳞片更大。
版权:《孔锯鳞鱼 kǒng jù lín yú Myripristiscf.kuntee》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六角恐龙 liù jiǎo kǒng lóng Ambystoma mexicanum 墨西哥钝口螈
- 沙漠鱼 shā mò yú Devil's Hole pupfish魔鳉
- 巨型水虎鱼 jù xíng shuǐ hǔ yú 非洲虎鱼
- 福寿鱼 fú shòu yú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Peters, 1852)
- 奥尼罗非鱼 ào ní luó fēi yú 奥尼鱼
- 红罗非鱼 hóng luó fēi yú 彩虹鲷
- 奥利亚罗非鱼 ào lì yà luó fēi yú Oreochromis aureus
- 尼罗罗非鱼 ní luó luó fēi yú Oreochromis niloticus
- 尼罗河鲈 ní luó hé lú 维多利亚鲈鱼
- 红尾护头鲿 hóng wěi hù tóu cháng Phractocephalushemioliopterus